李迎+漆啟珊+譚嘉進+李洋
摘 要:在知識信息化、互聯網技術大量應用背景下,微課、慕課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形成巨大沖擊。本文分析了基礎物理教學的現狀,通過對理論和實驗教學的具體實例進行分析,探討了翻轉課堂模式的設計思路與注意事項,為基礎物理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微課;翻轉課堂;物理教學
一、基礎物理教學現狀
1.傳統的課堂講授不能滿足需要
基礎物理教學包括力、熱、光、電磁等理論及相應的實驗教學,內容涵蓋面廣、難度大,對數學基礎要求高。當前高校多采用傳統授課模式,教學內容由教師掌控,優點在于對知識講授的系統性和學生學習的進度有較好地把握。缺點首先是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解決不了學生個體差異引起的“吃不了”和“吃不飽”問題。其次,學生一旦出現缺課、漏聽內容,就容易跟不上學習的節奏。最后,面對課程學時壓縮,單純的課堂講授已經無法完成全部教學內容。
2.受微課、慕課等新的網絡授課方式的沖擊
從2012年起,微課、公開課、精品資源共享課、慕課等基于移動設備與互聯網技術的教學模式大量涌現,在“互聯網+”背景下,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推動教育改革已經是大勢所趨。
3.學生學習習慣的改變迫使教學模式改變
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在大學生中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豐富的網絡資源,使學生學習不再拘泥于傳統的課堂講授,“填鴨式”教學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低頭族”“睡覺族”已經蔓延到課堂上。碎片化學習、移動學習方式已經深刻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
二、基礎物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思路與實踐方案
翻轉課堂可以適當地在物理教學中展開,但不是全面展開,在傳統教學模式上有選擇性地對部分內容實施翻轉課堂教學。
1.設計思路與注意事項
(1)翻轉課堂教學設計上與傳統教學相比有較大改變
翻轉課堂教學設計不是簡單地將課程視頻錄像傳給學生或者簡單剪輯成較短的片段,而是每個視頻都要成為獨立的微課,還要有素材課件、教學反思、點評教師教學等輔助性教學資源,以及開放實驗室、交流平臺,線上或線下的考核方案等。
(2)微課的碎片化學習與課堂教學的系統性相結合
將微課分為多種專題,方便學生各取所需。結合樹狀圖、思維導圖等形式將知識點有機結合起來,避免學生自主學習時出現無序性問題。
2.翻轉課堂實際設計舉例
(1)以力學中角動量與角動量守恒為例
課前學習,以視頻為主,微課視頻設計時長10~15分鐘。設計思路:首先以生活中的現象結合動量等概念類比引入新物理量——角動量,進而講解定義與實例。通過定律公式推導得到角動量定理,再利用力矩為零的情況得到角動量守恒定律,目的是使學生反復觀看推導,順利掌握內容。定理的應用要舉例典型,如:花樣滑冰、陀螺儀等,并和開篇提出的問題首尾呼應。最后,教師留出思考題:人行走時的擺臂動作,用角動量守恒來解釋。
根據教師給出的知識框架和學習目標要求,閱讀教材、PPT等其他資料,自主學習相應內容,并提出問題。例如:
課上討論,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并提供啟發式問題,如:貓的下落用角動量如何解釋?整個過程教師要適時做好引導,避免學生盲目討論,場面失控。
課上習題測驗,課后獨立完成作業,剛體部分內容學習結束還要進行階段性測驗,檢查學生學習效果。
(2)實驗教學翻轉課堂模式設計需要注意的問題
物理實驗是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的重要課程,翻轉課堂同樣可以促進教學,但具體設計時需要注意幾個問題:視頻設計時,必須與生活實際、科技前沿聯系密切;選材新穎、引人入勝是關鍵,如水的表面張力實驗,視頻設計時加入毛細現象、漂浮的鋼針、奔跑于水面之上的蜥蜴等實例,并進行受力分析和解釋,再引入具體實驗測量手段和方法,才能使學生感興趣,激發其求知欲。微課視頻中必須加入實驗操作注意事項,避免學生因錯誤操作而損壞儀器。
三、總結
翻轉課堂既要重視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通過提供優質資源和恰當的方法進行指導,又要充分利用微課、慕課等網絡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還要強調教師課堂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內化的過程,在實踐中探索最佳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埃里克·馬祖爾.同伴教學法[M].朱敏,陳險峰,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2]宋金璠,郭新峰,石明吉,陳蘭莉.翻轉課堂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