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凡
[摘 要]隨著高校教學體系不斷成熟,如今在整個高校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所承擔的作用和價值日益突出,想要實現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價值的最大化,就需要從人文關懷理念切入,通過必要的師德教育,端正教師的工作理念和工作風格,從而實現整個人事管理工作的最大價值。文章擬從當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分析,探究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價值最大化的實施思路和具體途徑。
[關鍵詞]人文關懷;師德教育;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價值最大化;實現途徑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239
隨著高校體系不斷成熟,人事管理成為整個高校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還是其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具體表現,都直接影響到整個高校教學活動的效果和質量,因此改革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創新高校人事管理模式,推進高校傳統人事管理模式向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轉變,實現高校人力資源的優化和可持續發展,并創新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開展思路,是實現其價值最大化的基礎和關鍵。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充分分析和認知當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通過系統化創新,從而實現其理想效果。
1 當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分析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化的管理工作,無論是具體的管理理念,還是人事管理思維,都需要系統化融入到整個管理工作機制中,通過對當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開展狀況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其中存在一系列問題和不足,具體而言,其主要表現為:
整體工作意識較為淡薄,參與性較差。部分高校教師在參與教學活動和人才培養過程中,無論是工作的積極性,還是其對教書育人更多給予的是一種應付的心態,不僅不認真備課,同時還缺乏對學生的應有關注和了解,這就使得學生本身與教師的崗位身份之間存在極大沖突。但是客觀地說,想要對教師這一行為進行有效監督和考核的難度就較大,目前整個高校人事管理機制中,更多是從客觀、統一的視角對教師的工作狀況進行考核,而教師的工作意識,以及其對學生的態度,更多是一種師德的表現,所以客觀上來說,其更多需要的是通過融入必要的思想引導,從而引導教師形成積極完善的師德理念。
工作意識不足。對于高校教師來說,沒有認識到科研工作也是其重要的崗位需要。參與學術研究,既是提升自身知識技能和學習能力的客觀需要,同時更是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從教師參與學術研究活動的具體行為來看,多數教師缺乏應有的學術研究理念,也未能形成應有的學術嚴謹思想和知識探索意識,從而嚴重影響了社會對高校教師的認知,可以說這是高校教師體制遭遇的重要危機之一。但是,客觀地看,隨著當前高校教師數量不斷增加,如今很多學校未能形成與其相匹配的人事管理體系,無論是人事關懷,還是柔性管理機制的完善性,都相對不足,這就使得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效果大受影響。
管理觀念相對落后。不能將人力看作一種資源和資本,從而進行開發和投資。這種觀念在管理實踐中表現為:一是在管理內容上,“以事為本”強調事務性工作的完成和處理,缺乏對人力資源的分析、研究和開發;二是在管理過程中,強調制度控制和物質刺激,忽視教職工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調動,以及對個性發展和價值實現的追求;三是在人力資源的利用上,注重當前師資指標和短期師資需求,而缺乏人力資源的長期規劃和培養目標。
總的來說,目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僅僅使用客觀的標準對其衡量和約束是遠遠不夠的,想要實現良好的管理效果,就必須充分注重開展對教師的師德教育,通過對教師開展必要的人文關懷與師德教育理念,從而實現整個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最佳效果。并且,通過人事管理創新,可以充分發揮高校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可以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可以保證高校的人才培養水平,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
2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價值最大化的實施思路和具體途徑分析
在高等教育體系創新發展的今天,傳統人事管理機制的局限性就日益明顯,其缺乏對教師自身情感內涵的有效關注,從而限制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因此隨著當前高校管理機制創新日益成熟,優化教師資源管理,豐富師德理念融入,必然能實現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價值最大化。對于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來說,實現整個管理工作價值的最大化,其不僅是充分發揮學生工作積極性的關鍵要求,更為重要的是其在當前高校教育體系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想要實現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價值最大化,就需要做到:
首先,要通過開展人文關懷理念,提升教師的歸屬感。教師也需要關注,客觀地說,當前教師也存在較大的生活壓力,而高校人事管理體系長期都未能得到應有的豐富與完善,因此,可以說,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大受影響。系統地看,就是缺乏對教師進行必要的人文關懷。因此,想要實現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價值最大化,必須注重對高校教師進行必要的人文關懷理念,無論是教師的各項權利,還是具體收益,都需要予以必要的關注。通過提升對教師的實際關注度,從而實現其工作積極性的最佳詮釋和展現。
其次,必須充分注重完善師德教育理念,完善引導教師形成應有的責任意識和工作理念。實施師德教育,就是從當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機械、客觀特點角度出發的。當前,整個人事管理工作使用的仍然是較為機械的數據模式,雖然其有一定的客觀性和科學性,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未能對教師的師德狀況進行全面準確認知,另一方面也未能對教師的師德理念發揮提供有效幫助。從當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開展的具體狀況看,想要實現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最佳闡述,就必須將師德教育納入到人事管理工作中。
再次,充分利用激勵因素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在利用激勵機制時,一是一定要把好考核關,這是各項管理的基礎。通過嚴格認真的考核,可以使教職工客觀、辯證地分析和總結自己的工作,成績可以及時得到領導的肯定和同事的認可,不足之處可以讓教職工冷靜反思其產生的原因,確定改進措施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二是制定各項獎勵制度、鼓勵辦法等激勵措施,重獎在教學、科研和技術開發方面成績突出的教師,千方百計激勵更多的教師潛心于教學、科研和技術成果的轉化等工作,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教師素質,培養更多的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三是人事管理工作要提高自身的無形激勵效果。人事管理是一個窗口行業,在教職工的心目中,人事管理工作者代表學校行使具體的管理職能,因而他們在作風、人品、理論修養和工作能力等方面樹立良好的形象,無疑是對教職工無形的鼓勵。所以,作為管理者必須加強學習,注重各方面的修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激發教職工的工作熱情。
最后,要充分注重完善優化教師的學術研究理念培養,著重提升教師的學術研究思想。對于高校教師來說,其不僅要端正教學態度,也需要其認真對待學術研究活動。學術研究不僅是獲取科研成果,應付具體檢查,更重要的是一種嚴謹的學術態度。因此,要積極引導教師正確對待學術研究活動。當然,在這一過程中,要對整個人事管理體系進行系統化創新與完善,尤其是要結合當前整個時代發展的具體要求和人才培養理念,通過創新高校人事管理機制,從而實現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最大化發揮。
3 結 論
當前正處于高校教學體系管理創新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承擔著重要角色,其科學嚴謹性和教學理念的完善性,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從當前整個高校人事管理活動開展狀況看,其很難對教師師德狀況和學術研究的嚴謹性形成有效管理,因此,無論是教師的工作態度,還是其具體的工作積極性都大受影響,這就使得其教學質量大受影響。結合高校管理機制的創新要求來看,融入人文關懷要素,提升高校教師的幸福指數,優化師德教育活動,從而必然能夠實現高校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最佳展現。
參考文獻:
[1]程凡.論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創新的方向和途徑[J].科技經濟市場,2008(6):86-87.
[2]劉樹忠,李越恒,申慶利.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124-126.
[3]井曉英.淺談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對策[J].青海師專學報:教育學,2006(1):123-124.
[4]曲鐵華.論教育實習指導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兼談美國PDS模式的啟示[J].教師教育研究,2014(3):126-131.
[5]孟憲樂.教師專業化:教育者的實踐理性回歸[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4(14):71-73.
[6]劉慶昌.高校人事管理業務流程再造與優化[J].高等農業教育,2015(12):165-171.
[7]韓彥鐸.科學發展觀與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創新[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3):81-83.
[8]張福勝.創新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研究與探討[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3(12):47-49.
[9]龔玲.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改進與創新[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10):18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