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棋槐
摘要:高中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關鍵性的階段,在高考中,數學是最容易拉開差距的一門學科,因此,學好高中數學相當重要。而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對學生綜合能力要求的提高,數學又是眾多學科中的一門重點,所以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學工作者的重視。然而,隨著知識結構的不斷壯大、知識深度的不斷加深,許多學生會反映高中數學學得十分吃力。其實,學生產生這一困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掌握好解題方法、缺乏解題能力,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就需要注重在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解題能力
不同于小學、初中的數學,高中數學更注重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推導演算能力,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綜合運用的能力。數學不像語文、英語這些文科學科,死記硬背只會事倍功半。繁多的公式、攏雜的知識點、多變的題型,這些都需要學生用靈活的解題能力支撐。因此,學生平時要做的不僅僅是多做題,更要掌握每種題型的解題思路,這樣一來,對于萬變不離其宗的題型,解起來才能更加的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本文結合筆者日常教學實踐,淺談幾種提升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方法。
一、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積累和基本技能的訓練
下層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句話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一樣成立。數學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技術性都很強的學科。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對基本技能的訓練。很多學生反映:自己在課堂上一直都很認真的聽講,但是總覺得教師進度太快,跟不上教師節奏,有的知識點一知半解就過去了,久而久之數學成績就掉隊了。這一案例反映的就是學生對于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牢固,需要鞏固。還有一些學生反映,自己覺得平時學得還可以,教師講的也基本都能理解,但是一到考試的時候就覺得時間不夠用,每道題雖然會,但是解題的時間太長。這就是因為基本解題技能的缺乏,需要加強。可見,基礎知識和基本解題技能是學好高中數學的關鍵,掌握好基礎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開始深度學習,減輕學生在下階段學習中的學習壓力,從而提升學習數學的效率,提升數學成績。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數學“絕對值的概念”時,教師在講“當a>=0時,|a|=a,當a<0時,|a|=-a”這一概念時,一定要充分向學生展示這一概念的含義,讓學生不僅知道這條概念,更要明白為什么會有這樣一條概念,做到不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此之后多給學生相關題目進行練習,在聯系中悟出“題感”,從而為后面學習更繁瑣的代數知識打好堅實基礎。
二、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解題思路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入探討習題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只有在對某件事物非常感興趣、樂在其中的時候,人才能更快更好地將這件事做好。在學習數學時也是如此。許多學生在升入高中后數學成績大幅下滑,這并不一定是因為學生的學習態度有問題,而是,學生沒有感知到數學這門學科的樂趣,因此對數學沒什么興趣。初中時,由于學習的數學知識相對簡單、單一,所以即便沒什么興趣在上面也能學得差強人意。但是轉而進入高中,數學的知識架構一下子變復雜、難度一下子變高,而學生對數學仍然因為沒什么興趣,不愿多花時間在數學上,所以數學成績下滑也就難免了。最糟糕的是,由于數學成績的下滑,學生越會對數學失去信心,甚至產生抵觸情緒,從而進一步影響數學成績,如此惡心循環。因此,教師一定要在日常教學中提高自己的講授技巧,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熱情。首先,教師可以采用實例與概念結合的方式,用一種耳熟能詳的常見事物作為載體向學生講授知識點。其次,教師需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對于典型的題目,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自主探討為輔,讓學生在探討在加速理解、加深記憶。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二第一章“空間幾何體”的時候,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列舉一些空間幾何體積的計算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比如通過測量出水管截面面積和水的流速以及時間就可以計算所流出的水的體積;再例如,在教學生畫物體的三視圖時,可以通過給學生一些不同形狀的物體并讓學生繪制其三視圖,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三視圖并且加強空間想象能力,為今后更深一步的立體幾何的學習打好基礎。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教師講解時將生硬的知識點與現實例子的有機結合、親自參與課堂教學并動手實踐,會逐漸培養起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從而更好的學習高中數學。
四、結語
以上只是筆者在日常教學中嘗試總結出的幾項有效提升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方法。但是方法有許多,甚至不乏比上述更好的方法存在。重要的是廣大高中數學教師要認識到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改變傳統的死板數學教學模式,向課堂教學注入更多的活力,以求更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從而全面提升高中數學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花花. 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數形結合提高解題能力的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
[2] 朱歡. 提高高中數學學困生解題能力的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