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江宏
摘要: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使得數學教學更加高效,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然后通過具體的教學案例提出了提高問題創設情境的策略。
關鍵詞:問題情境;創設;小學數學;教師
當前,在小學數學實踐教學當中,情境教學法尚未充分的發揮出教育功能,很多教師對于創設情境在理解上存在偏差,在課堂上經常是為了創設而創設,最終導致所創設的問題情境嚴重的形式化,這樣的問題情境是不利于小學數學教學的。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現狀
(一)問題情境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很多學生對于問題情境創設是較為認同的,認為通過問題情境能夠更好的掌握知識,但實際上創設問題情景并未達到真正的教學目的,很多小學生面對問題情境是善于思考和發現問題的,但是卻疏于和教師之間進行知識的分享。
(二)學生對問題情境的喜好。
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偏向于喜好教師創設出的既有一定挑戰性又通過思考及繼續學習可以解決的問題情境,同時還喜歡解決數學問題這一情境去進行新課的引入。但是雖然大部分學生都期望教師在教學中引入問題情境,但是很多的教師卻只會在公開課、領導聽課的時候才會去創設問題情境。
(三)教師對問題情境創設的認可程度。
教師對問題情境創設的認可程度直接決定著教師是否能夠在課堂上開展有效的數學教學,筆者根據調研發現,當前絕大多數的教師都認可這種教學模式,認為其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是說教師對問題情境的創設對小學數學教學所起到的效果是非常肯定和認可的。
(四)教學中教師對問題情境創設的教學情況。
當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偏向于生活情境的創設,有一大部分的教師會因為配合情境而去改變教學方式,但是很少有教師能夠做到通過實際去優化教學設計,教師對于認為教學進度更重于拓展學生的思維。
二、導致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一)教師對問題情境存在認知上的模糊性。
一方面表現在教師對于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在內涵上認識不夠,有些教師為了使得課堂更加的生動,在每節課上都不止創設一個問題情境,這就出現了學生無法抓住課堂主題的現象,學習偏離了原有的軌道,那么問題情境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另外一方面是由于教師對創造問題情境在新課標當中的有關要求認識不到位,大部分教師對新課標中的要求認識不到位。
(二)教師對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四大基本特征把握不準確。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們知道當前大部分教師在問題情境創設的時候偏向于生活情境,認為所創設的情境必須要與生活聯系在一起,但是實際上小學數學中的問題情境不可能都是真實的,所以就出現了編造的現象,那么這種編造出來的問題情境是很難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自然所創設的情境就是無效的了;另外在創設問題情境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忽視學生的生活經驗、能力水平、年齡特征及知識經驗,嚴重的背離了學生的可接受性,無法保證所創設問題的有效性;筆者還發現很多教師所創設的問題情境很難引起學生的思考,未做到問題情境的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也就是說忽視了情境的層次性;另外很多教師只注重教學進度而忽視掉了情境的開放性,最終使得問題情境無效。
(三)教師課后對所創設的問題情境反思不夠。
實際上很多教師在課后是很少對自己所創設的問題情境進行反思的,這就導致了這種教學方式無法很好的得到運用,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根本就沒有得到提高,那么所創設的問題情境自然也就無法得到發展。
(四)教師所創設的問題情境存在嚴重的惰性形式化。
有很多教師對于教學是存在惰性的,他們很少去探究教材及教學內容,也很少去創設問題情境,所以他們指揮在公開課及有領導聽課的事后才會去積極的創設問題情境,存在嚴重的惰性形式化。
三、保證小學數學教學問題情境創設有效性的對策
(一)加強教師對創設問題情境的認識。
教師對創設問題情境認識的不正確主要表現在將“情境”與“問題”倒置,實際上作為教師來說應該在正確理解問題情境的基礎上,將數學問題置于一定情境中,然后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習興趣。例如在小學數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每個學生進行畫圖和折紙,初步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之后,給出幾道算術題,學生完成后,教師可以創設出這樣幾個問題情境:
“我們做完了上面的幾道題,在將異分母分數進行同分母轉化的時候你們發現了什么?”
“為什么在做題的時候都需要將異分母轉化成為同分母?”
“經過計算,你們覺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具體的計算方法到底是什么?”
“在進行計算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上面的問題情境就是教師在深刻理解了其內涵基礎上所創設出來的,層層遞進的將學生的數學思維推向了高潮,同時也體現出問題情境的四大特征,使得學生能夠在探究的過程中感知到數學思維。
(二)通過建立教學課題小組做好課后反思工作。
很多教師由于工作壓力較大自己去開展課后反思的時間并不多,而建立課題小組能夠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及分工合作,教師在問題情境教學后課題小組的每個教師都可以進行反思,并展開討論,這樣就能夠不斷的提高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的有效性,使得教學效果得以提升。
總結:
創設有效問題情境對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并結合老師的指導,能夠在自己的思考下解決問題、習得知識,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未來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這既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課程目標,也是其迫切需要的教學方式。所以,如何讓“創設問題情境”的教學方式更有效地運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值得我們教師深入研究的。要想保證小學數學教學中所創設的問題情境有效性,作為一線教師來說應該提高自身對創設問題情境的認識,通過建立教學課題小組做好課后反思工作。
參考文獻:
[1]全守.李紅惠.教學反思與教師專業發展探析[J].當代教育科學,2014(18):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