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吐爾遜·艾沙
摘要:小學數學應用題的題型非常豐富,題材相當廣泛,學好了應用題,對于幫助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審視問題、闡述現象,自覺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形成科學的、嚴謹的數學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應用題本身來源于生活,同時又為實際生活服務。如何讓小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數學問題,抽象出數學知識,一直是數學教學中一個首要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
新課標明確指出:發展應用意識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是重點。應用題是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加以應用的過程,應用題教學的核心意義是發展應用意識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數學新課程標準中,已經沒有單獨設立“應用題”章節,而是將應用題教學和運算意義教學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建立數學概念、原理和方法的過程中理解和解答應用題。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解決應用題的水平不僅代表了他們掌握、理解數學基礎知識的水平,也代表了他們應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筆者認為,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應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分析和歸納數學應用題的過程中理解數學問題的提出、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得及數學知識的應用,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審清題意,提煉條件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分析能力正處在發展發育階段,還不能完全獨立進行應用題的思維和分析。 因此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在理解應用題題意上往往會有困難。對此,教師可開始引領學生整體讀完應用題,審清題意,引導學生采用“縮寫”和“改寫”的方法幫助理解數學應用題。 “縮寫”可以把與解題有關的已知量與未知量等條件從應用題中提煉出來,使得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已知條件“水落石出”。這一過程類似作文教學的審題, 只不過是將那些從應用題中提煉出的已知條件重新構建一番,使應用題簡單易懂,數量關系明朗清晰。而“改寫”過程則進一步把應用題語句的生活實際化敘述改寫成更為貼近小學四則運算意義的數學表達式。這樣的一個教學訓練過程,能使小學生結合學習過的四則運算知識掌握應用題審題步驟,繼而進一步自然養成良好的數學知識認知習慣。例如:在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有一道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的應用題。在新課改之前,小學教師在教學這個內容時,一般會千方百計的讓小學生理解:“求小雪比小磊多幾朵紅花”就是表示“從小雪的紅花里去掉與小磊同樣多的部分,然后剩下的就是小雪比小磊多的4朵紅花”。尤其要小學生理解去掉的不是“小磊的紅花數”,而是“與小磊同樣多的小雪的紅花數”。分析數量關系是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根,放棄數量關系的理解,小學生只會機械地死記解題類型而體悟不到其中的數學意義。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找到情景中的應用題問題與加減法意義的聯系,并轉化為小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使之對解決該新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體現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扒笠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數學模型就是“求幾比幾多(少)幾”,而后者是小學生熟悉的運算,將兩者聯系起來,能使小學生感悟到“求小雪比小磊多幾朵紅花”就是“求12比8多幾”,所以用減法計算。如此處理,著眼于讓小學生從運算意義出發而不是從類型出發進行思考,把解決問題與運算數學有效結合起來,學生即獲得對加減法概念進一步的理解,也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思考的能力發展。
二、圖文并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標》中則明確指出:“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的學習需要?!痹诮虒W中,教師也可以突破教材在內容呈現方式上的局限性,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將“純文字化”的表達模式有機地與表格、漫畫、情境圖、數據單、情景劇表演等有效地結合起來,廣泛地采用于教學之中。這樣既直觀又形象,而且還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地呈現出素材,提高學生的興趣,滿足多樣化的學生的需求。例如,“明明買了兩塊橡皮,一個文具盒,共用了10元錢。其中已知一個文具盒是8元錢,問一塊橡皮是多少錢?”這種應用題的呈現方式單一而且封閉,都是文字敘述,兩三個條件再加上一個問題,如果這種題目反反復復,出現的次數多了,學生的心里就會產生厭煩,那樣做出來的效果肯定不佳。而對于同樣一道例題,改用其他的方式呈現,如圖文應用題,這樣就使原本枯燥乏味、干巴巴的數字羅列的應用題變成了活潑生動,容易被學生所接受,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
三、巧設靈活多變的應用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靈活性強的、非固定答案的、有多種解答方法的應用題,引導小學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途徑與方位進行思考,促使最終解決問題,培養起學生靈活運用解題策略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在學習“小數減法”時,教師可以先呈現以下資料:文具店中的鉛筆每支為1.1元,筆記本每本為3.5元,背包每個為24.5元,文具盒每個為10. 45元,卷筆刀每只為0.8元,如果讓你攜帶人民幣分別為50元、20元、10元、1元的每種各一張,且每一次只可以買一件文具用品,請你考慮買何種文具用品?需要拿出多少錢?應該找回多少錢?要求列出相應的豎式加以計算。利用這一炅活度強的自列算式的探究性小數減法施教,不僅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欲望。在現行教材中,特別是小學高年級課本中,大多都屬于固定一個答案的應用題。對于這些題目,教師可通過隱藏一個或是多個已知條件,引導學生去探尋應用題結論成立的最佳條件,讓原先單一的題目變得靈活多變,從而充實學生的解題策略。
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題教學是重點也是難點,學生解決應用題的水平不僅代表了他們掌握、理解數學基礎知識的水平,也代表了他們應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數學教師都特別很關注應用題教育,應用題的教育方式也是教師從來不斷學習討論的。
參考文獻:
[1]季金花.淺析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07).
[2]蔣金花.從實踐的角度談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創新[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3(01).
[3]黃小鳳.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思考[J].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