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露
摘 要:初中數學教學仍屬于九年義務教學,學生在小學所接受的數學教育讓他們有了一定的數學基礎,但是在數學水平上又有不同層次的差別,因此課堂集中教學的效率并不明顯,要提高初中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就必須從轉變教學方法入手。圍繞“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這一主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兼顧全體;反饋效果
初中數學的教學內容開始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思維邏輯,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而由于學生的數學基礎水平差異較大,在課堂教學中容易造成教學內容不能兼顧全體學生,部分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等情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兼顧全體是非常重要的,分層教學方法就可以很好地做到這一點。
一、合理分層,兼顧全體
分層教學強調的是將學生分為幾個層次,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對這幾個層次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達到提高不同層次學生數學水平的目的。在實施這一教學方法之前,分層是非常重要的,分層教學中的分層不是簡單地將學生按照學習成績的好壞、考試成績的排名進行分層,這樣的分層沒有注意到學生學習的發展性和階段性特點,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自我提升,應該在一段時間的觀察中,了解學生的數學基礎水平的穩定性,學生學習方法的正確性,學生接受能力的高低以及學生的學習自覺性等,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比如在一個月的觀察之后,通過作業練習的反饋,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思維邏輯以及一些小測試,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的學生為突破組,即數學基礎較扎實,思維邏輯水平高,學習接受能力較強,學習自覺性好,學習方法正確的學生。這些學生需要老師幫助他們在數學的學習上突破自我,在保證數學成績穩定的情況下追求更高的數學水平,強調研究式學習,在答對題目的前提下思考用不同的方式解題,完善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第二個層次為發展組,即數學基礎一般,思維邏輯水平較高,學習接受能力一般,學習自覺性較好,但是學習方法不正確,數學成績一直處于中游但是沒有辦法提高的一些學生。這些學生需要教師幫助他們鞏固數學基礎知識,提高解題的正確率,通過教師的引導讓他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數學的方法,從而提高他們的數學水平。第三個層次為基礎組,即數學基礎較差,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自覺性較差,不能很好地進行自主學習的學生。這些學生需要教師幫助他們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嚴抓他們的課堂學習效率,重點鞏固數學的基礎知識,端正學習態度。這樣科學嚴謹的分層能夠讓教師的教育目的更為明確,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幫助全體學生共同提高。但是分層教學并不是在班級內劃分優劣的方式,是為了幫助學生通過最正確的方式得到提升,要讓學生明確這一點,以免讓有些學生產生自卑心理。教師也要明確學生的學習發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分層,保證分層的嚴謹科學,從而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二、分層教學,循序漸進
學生的科學分層是分層教學的重點,同時對課堂教學的進程進行合理的分層也是需要教師仔細思考分析的工作。只是將學生進行分層,而不注重課堂教學進程的調整是不能將分層教學的作用發揮到最大的。傳統的集中課堂講解由于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教學方式和要求上千篇一律,導致成績較好的學生不能得到更好的鍛煉,而成績較差的學生也不能根據自己的水平得到應有的知識的鞏固訓練,所以在上課之前,教師需要仔細分析教學內容,找出教學的重難點,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安排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但是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一定程度上也取決于這堂課的完整程度,雖然是分層教學,但是在教學內容上教師要保證其連貫性,而不能為了區分教學的層次,簡單粗暴地將教學進行不科學的劃分。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保證各教學環節之間的連續性,這樣在保證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全身心投入課堂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數學學習變成一個探索的趣味性過程,學生習慣了這樣的教學模式之后,在每堂課的開始就注重分析教師所傳達的每個信息,從簡單的基礎知識開始,逐步深入,最后引出較為復雜的問題,這樣既能夠幫助基礎薄弱的學生鞏固知識,又能滿足成績較好的學生對于知識的深入追求。在數學課堂上,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習解題的任務分配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運用自己的能力獲得學習的成就感,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三、分層檢查,反饋效果
課后練習是檢測課堂教學成果的有效手段,但是有意識地將學生進行分層,課堂教學也進行分層,學生的提高程度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一般的集體性課后練習是不能很好地反映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的,所以進行分層檢測也是分層教學中的重要步驟,不對學生進行統一要求,而是根據他們的能力布置最適合他們的練習,但是不同的習題又會增加教師講解的負擔,阻礙教學進程,所以練習的難度也是要循序漸進的,如同課堂教學分層一樣,把一個完整的題目分為不同難度的小題目,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解答,這樣的檢測可以充分了解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也可以看出一些學生的進步情況,比如有第二、第三層次中的學生答對了所有題目,這對于他們來說也是提高和突破,比如第一層次的學生在解答難題時用不同的思路,這對于他們來說也是很好的突破。
參考文獻:
[1]張淼.關于浙江余姚市初中數學“分層次教學”的調查[J].數學教育學報,2003(3).
[2]呂傳漢,汪秉彝.再論中小學“數學情境與提出問題”的數學學習[J].數學教育學報,2002(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