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
摘 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及時的教學反思可以考查自己的教學能力,有利于改進教學。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主要通過同事之間聽評課、備課等方式進行教學反思。
關鍵詞:教學反思;聽評課;備課
《學記》中有這樣一句話:“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教育學家波斯納也提出了“經驗+反思=成長”的公式,明確強調了反思的作用。
所謂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教材、學生課堂表現、聽課狀態的認識和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在從事初中歷史教學的幾年中,深感歷史教學對初中生的重要性,歷史不僅僅是一門學科,還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時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有挖掘不完的樂趣。
教師要轉變觀念。教育學家巴班斯基說:“如果沒有學生積極地、自覺地學習,任何教也不會產生預期的教育效果。”教師要自覺把自己置身于學生中,不要把自己的認識強加于學生,要讓學生主動思考,發表不同的觀念看法,讓學生在歷史課中感受到一種享受。下面我對初中歷史教學作以下反思:
一、通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
一個好的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堂的45分鐘,有的學生平時對歷史很感興趣,思維活躍,發言踴躍,但在某節課上卻比較沉默,這很有可能是對教學內容不理解,課后我主動尋找原因,對課堂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反思。
同時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課堂筆記,記重點、記難點、概括、歸納、比較、總結等,倡導學生及時整理筆記,課后通過閱讀筆記,再沿著教師歸納的內容、思路或方法認真消化,讓學生養成溫故知新、善于總結歸納、條理清晰、規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通過同行之間的聽評課提高自己的素質
聽課評課是教師全面提升專業素養的一種有效的反思。教師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的教學方法。聽課的老師要善于學習同行的先進教學理念,整體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吸收他人有益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提升自身專業能力。
評課不僅是對講課教師的反思,也是對自己教學過程的反思,例如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其他教師怎樣做,而我們自己又該如何去做。在講授新課時,其他教師如何導入新課,我們該如何導入,我深信經過反思一定會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
三、注重教學經驗的積累,提升教學水平
1.自我積累就是在自我教學實踐中,通過對教學的自我認識,不斷對教學情況進行反思,及時調整,寫好教學后記;也可通過學生問教師答,找到教學中的盲區,這樣及時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進,積累寶貴的教學經驗。
2.學習積累就是教師通過有效的教學資源進行學習,利用“三通兩平臺”、研修網、網聯學習等形式進行充電,不斷從中積累教學經驗。
3.交流積累就是通過聽課評課、集體備課、小組合作、同課異構等形式,相互交流,不斷積累經驗,這樣讓教師真正達到“腦力資源共享”,使我們的教學水平有所提升。
四、認真備課,向課堂要成績
歷史學科的教學工作不同于其他學科,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學會分析、比較、歸納等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環節多下功夫,充分備好每一節課,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認真設計教學環節,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寫出切合學生需要的教案,使每一節課都能做到“有備而上”。同時,積極采用多媒體教學,達到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使現代教學方法走進課堂,并做到課堂形式的多樣化。通過自身課后的反思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達到在教學中愉快學習的目的。
總之,在歷史教學中要及時反思,為學生提供新型有趣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愛上歷史課堂,同時也讓歷史教師在反思中真正領悟歷史學科的獨特性,培養反思習慣和創新意識,提高專業素質。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