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峰
【摘要】本文以新課程標準為背景,從培養學生興趣、鍛煉學生思維、運用巧妙的提問等方式入手,通過對名師課堂的感悟改善學生的閱讀能力,名師課堂的運用能將理論與實踐統一在一起,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能感悟閱讀的精彩之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理論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閱讀活動中,要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效率,感受到閱讀中的情感體驗。閱讀重在“感悟”,通過感悟才能真正體會文章真諦,但讓學生具有感悟的前提是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通過疑問的方式解讀閱讀內容。
一、巧妙提問,增強閱讀效果
俗語有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課堂提問的優勢能帶動課堂教學效率,由于教學是一門藝術,提問就是深化藝術的“增味劑”。為讓學生能更好地融入到這門藝術中,就應運用有效的提問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品質與思維,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強化師生互動,讓學生通過解答問題拓展思維,多角度地考慮問題,并能在閱讀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從而提升閱讀的有效性和教學的質量。在研究優秀教師課堂教學法的進程中,獲悉優秀教師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有如下三種。在此做詳細論述:
第一,觀察法。部分名師在課堂上習慣運用直觀的圖片或者圖像方式,讓學生思考通過閱讀能有哪些發現,并讓學生在仔細觀察中發現問題,常見的提問方式包括:圖上畫的內容是什么?能夠想到什么?感悟到什么?使用這類教學方法主要適用于低年級學生,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提出自己的直觀感受。
第二,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的知識來源于課本內容,更多則來源于生活實際。部分名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提出的問題多從實踐角度入手,以《賣火柴的小姑娘》這篇課文講解為例,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設計系列問題,問如果賣火柴的小女孩就是生活在我們中間的小伙伴,我們需要對小女孩說什么呢?你想如何幫助小女孩呢?
第三,抽絲法。中國有俗語叫作牽一發而動全身,名師在提問時均提煉出課文中的重點內容來進行,比如《草原》的最后一句話是“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結合這些詩句,通過逆向思維,讓部分內容與結尾連接,旨在讓學生了解這篇文章是如何進行謀篇布局的。基于此,才能深刻地體會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真正含義,學生也能從中受益。又如“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情景交匯中,色彩搭配更好,讓人看到的不僅是精致的美,也將在腦海中浮現白毛、綠水和紅掌的顏色搭配之美,并且“撥清波”將靜止的圖片之美,變成動態美,當學生具有美的體悟時,相信學生對文字的審美趣味將提升到新的層次。
二、注意自讀自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名師開展的教學活動多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也多運用學生喜愛的學習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將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中獲得較好的學習感悟。以《葡萄溝》這篇課文為例進行分析,由于這篇課文語言形式優美,內容翔實生動,便于學生理解,所以學生在理解這篇課文的時候不需要先進行詳細的講解,教師讓學生以“葡萄溝是個好地方”為例開展對應教學活動,讓學生思考為何在文章中反復強調葡萄溝的好,到底好在哪里呢?教師可為學生設置自讀感悟,了解書中所要表達內涵,學生簡單地進行翻閱,能抓住重點,然后自主學習,探究葡萄溝好的體現方面,緊接著讓學生四人為一個小組展開討論,組員要在小組長的帶動中自行閱讀課文,并感悟學習的內容,提出“葡萄溝是個好地方”的理由,然后讓師生一道理解相關的內容和具體的段落,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可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最后,全班集體討論,得出答案,由于人的思維方式和看待問題的角度各有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不同,所以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的想法,并把學生的思維看成教學活動的重點,深入思維進行探討,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在個性感悟中有所體會,且培養學生的感悟性思維,讓學生圍繞現有學習思路,采用互補的辯論形式,在圖文并茂的講解中,品鑒文字。使學生能通過文字看到背后的情感表達深意。
三、名師課堂教學研究總結
結合上述內容進行總結,發現名師在課堂教學中有很多好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鑒,具體內容如下:
教學活動中,通過巧妙地預設情境教學內容,使用激情導入以及設疑導入的方法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使學生興致盎然地開展閱讀活動。除此之外,教師也要重視教學方法的導入。教師在教學輔導前應認真地誦讀課本,并引導學生做漸進性的閱讀,讓學生會讀書、喜歡讀書和愿意讀書,并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的質疑習慣,使學生養成通過閱讀自己搜尋答案的好學習習慣,提升學生對知識的認知。
閱讀中可以將困惑的問題提出,鍛煉學生自我搜集和探究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其中,正確的朗讀或者感悟是培養學生思想情感的關鍵點,更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的首要任務,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教學中經常運用讀書三部曲,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第一,要求學生正確流利地讀出書中的內容;第二,在閱讀中要講究情感的流露,部分學生閱讀中對知識領悟不深,僅是簡單地進行閱讀,這種閱讀多為形式上的閱讀,導致學生讀過也沒有太大的感觸;第三,在閱讀時要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通過層層深入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不但能實現師生與文本和作者之間的互動交流,還能讓學生真正融入閱讀環境中,提升閱讀的實際效用。
三、結語
新的課程實踐活動主要是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平臺,讓教師通過對名師課堂的感悟總結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在師生共同努力下力爭讓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內容更加翔實,形式更加新穎,學生就能在輕松、愉悅、自主的環境中健康地學習和成長,這對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有直觀影響。
參考文獻
[1]王鵬飛.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新思考[J].青年文學家,2013(11).
[2]譚暉.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探究[J].高中教學研究,2012(6).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