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松
【摘要】文言文的教學對于我來說最為棘手,究其原因,不外乎年代久遠導致它和現在的口語距離越來越遠,我們讀起來也就越來越艱澀難懂,學生就不由自主產生那種怕難、畏難的心理,從而對它產生排斥感,老師為了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就會一字一字地講解,這樣讓文言文的課堂變得更加枯燥、乏味。于是,如何激發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成了亟待解決的難題。
【關鍵詞】文言文;枯燥;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孔子有一句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覺得說得非常有道理。如果學生能夠從內心深處愛上文言文,主動去接受知識,而不是由我們一味地進行知識灌輸,那么我們的教和學也就可以得到和諧的發展,語文課堂應有的生機與靈性也就應運而生了,當然,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也就會隨之大幅度提高,那么怎樣才能在文言文的教學中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拉近學生與文言文的距離,讓學生在課前主動做好資料的收集
語文這門科目的教學,不論是哪種文體,無論你是教師還是學生,在選擇上都需要有極大的自由,而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更需要有充分的選擇自由。如果你想要有豐厚的文化積淀,就必須廣泛涉獵。
但是在這樣一個一味追求高分的應試教育背景下,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時間,讓他們自由地閱讀是一件很有風險的事情。一節課僅僅45分鐘,讓學生廣泛閱讀,多方涉獵,是無法實現的,所以閱讀這樣一件“重事”,只能憑著學生的興趣在課外涉及了。眾所周知,現在的學生興趣廣泛,而網絡是他們最為感興趣的。如果我們能夠讓學生對待閱讀像和打游戲一樣爭分奪秒,那么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于是,我在教學《陳涉世家》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圍繞這篇文章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任選一點到網上去尋找《陳涉世家》的有關資料,同學們興致勃勃,情緒高昂,有的學生查到了司馬遷的人生經歷,有的學生查到了《史記》的相關材料,而且能夠將其中的每個篇目配以圖片講解其中心意思。有的同學還翻出了陳涉的人生經歷并能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農民身上的特性分析其失敗的原因,還有的探究出來標題“世家”的內在含義,更有的學生綜合分析了那段歷史,還結合現在很火的一部動漫《秦時明月》提出自己的看法。同學們將自己搜集的資料整理后印出來,然后在全班同學面前講解,還請其他同學提出感悟,聆聽著晚秦那扣人心弦的歷史,欣賞著個性十足的人物,我感覺同學們收獲的不止書本這一點知識,更重要的是,我感覺他們愛上了“枯燥”的古文。
二、創設教學情境,讓課堂充滿樂趣
有人說,好的導入是一塊磁鐵,它能牢牢吸住學生的心魄,將他們引入知識的海洋,誘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文言文因時隔久遠,而且內容深奧,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導語時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在教學《幼時記趣》這篇文章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導語:同學們,你們知道“青梅竹馬”這個成語嗎?知道“竹馬”是什么意思嗎?其實,“竹馬”就是小孩子放在胯下當馬騎的竹竿。在一個孩子的眼里,這根普普通通的竹竿就是一匹奔馳的駿馬,這是多么奇特而美麗的想象啊!你在童年時代有過類似的體驗嗎?同學們立刻感覺自己好像回到了孩童時候,七嘴八舌地談論自己童年時候的事情,興趣激發出來了,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講授也就輕松了。
三、改變學生對文言文的感覺
感覺是一切心理現象的基礎,感覺誕生了,其他的心理現象就在感覺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可以說感覺是其他一切心理現象的源頭和胚芽。所以,改變學生對文言文的感覺至關重要,學生對文言文產生好感之后,再去“咬文嚼字”,一切都會變得容易。
我在教學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時,花了整整一節課時間去朗讀課文,反復糾正學生朗讀的節奏、語氣、語調、語速,通過朗讀去體會作者的情感,當讀到描寫小石潭周圍環境的文段時,很多學生讀不出作者那幽深冷寂、孤凄悲涼的心情。這個時候作為老師的我,挺身而出為他們進行范讀,讓學生在我的語言、神情和肢體動作間去感受作者的情懷。我讀完后再讓學生齊讀,還適時地加了些背景音樂,在凄苦哀綿的音樂指引下,在反復誦讀的感悟后,柳宗元那種因被貶而產生的無法排遣的壓抑心情,那種不愿屈服于現實又不得不屈服于現實的無奈之情,隨著朗讀之聲不由自主地浮現在學生的頭腦中。
四、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
課堂是整個教學的核心,課堂氣氛的好壞是教學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蘇霍姆林斯基說:“所謂把課上得有趣,就是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币虼?,我在教學《兩小兒辯日》時,在導入新課后,運用多媒體播放著名播音員的課文朗讀錄音,配上音樂和動態文字,創設了一個極為生動的情境。課文朗讀錄音播放完畢,我問一個個興奮不已的同學:你們誰愿意站起來跟著音樂模仿剛才著名播音員的語調朗誦課文?同學們互相看看,幾秒鐘后,一個個舉起了手。為了滿足大家的表演欲,我讓他們其中的四位同學站起來隨著背景音樂,每人為大家朗誦一段課文,其中沈慧同學的朗誦流暢,語速節奏把握特別到位,引起大家熱烈的掌聲。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了,許多同學意猶未盡,躍躍欲試。我又不失時機地引導他們:你們如果能在短時間內把課文中你最想朗誦的一段背下來,誰就享有為大家表演背誦的優先權。同學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于是,一個個認真地背起自己喜歡的段落來,不到五分鐘,大多數同學都流利背出了自己喜歡的段落。
于漪老師說文言文是滲進了民族睿智的中華民族的地質層。所以,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來激活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愿學、樂學,主動去領悟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個傳承文明的引導者。這樣才能讓文言文課堂“活”出價值、“活”出精彩。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