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瑞
摘 要:數學教師的才氣,是數學教師“有智慧的體現”。把復雜的問題講簡單,是教師教學永恒的追求。數學美感,能喚起良好的情感,就會讓學生感到數學學習是十分有趣的,不覺得是一種負擔、一種苦役,而是一種需要、一種享受。只要數學教師真情投入,激情教學,就能讓數學課堂不再沉悶,就能讓數學課堂充滿朝氣。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的教育,是一種啟蒙、一種喚醒、一種打開和一種點燃。
關鍵詞:教學的藝術 數學美感 興趣 數學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2(a)-0214-02
1 教學的藝術
教學是藝術,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具有嫻熟的教學技能,能深入淺出、富于啟發、生動活潑地傳授知識,能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能力。數學教師的才氣,是數學教師“有智慧的體現”。教學有四個層次:深入淺出、深入深處、淺入淺出、淺入深出。把復雜的問題講簡單,是教師教學永恒的追求。拿數學課程來說,小學階段小學生的發展水平還處于直觀形象思維階段,例如,“面積和面積單位”一課,概念比較抽象,我們可以讓學生比比手掌的面大小,比比手掌面和課桌面的大小,比比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通過比較這些物體面的大小,讓學生直觀體驗到這些物體的面的大小,在數學中就叫面積。這就是一個從“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避免了概念的枯燥、生澀。還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認知基礎的基礎上出發。例如圓的認識,就可以讓學生從觀察一個圓的車轱轆開始:(1)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車軸應安裝在哪里?(2)如果車輪做成正方形的、三角形的,我們坐上去會是什么感覺呢?通過研究可以發現車軸放在圓心的位置,因為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所以在車行駛的過程中就不會覺得上下顛簸,從而引出同一個圓內的半徑也都相等,數學來源于生活,在回歸生活,服務生活。教學要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積極參與學習,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品質。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學習,把功夫下在課堂以外;充分準備,把功夫下在講課之前;靈活運用,把技巧貫穿于講課之中;持續行走,把反思跟在講課之后;螺旋上升,把提升臥在講課之內。教師真正的榮譽不在于各種證書和獎勵的堆砌,而是鐫刻在一批又一批學生內心的美好的記憶和使他們終身受益的東西。
2 避免沉悶、無趣的課堂
(1)比較中外數學課教學,多數人有這樣一種感覺:中國數學課堂教學相對比較沉悶。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但數學的抽象性和嚴密性,不能成為數學課堂教學沉悶的理由。抽象的東西,就不能把它講的生動些嗎?嚴密的東西,就不能讓它有趣些嗎?其實,數學是迷人的樂園,曾使多少探索者流連忘返,如癡著魔;數學是神奇的世界,曾使無數開拓者絞盡腦汁,駐足興嘆。只要數學教師真情投入,激情教學,就能讓數學課堂不再沉悶,就能讓數學課堂充滿朝氣。
(2)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數學教師“和氣”一些,實施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才能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有以“和氣”之態,才能充分調動學生認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為的、價值得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其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去,才能讓學生進入一種全新的學習境界。每個孩子都是天真無邪的,每個孩子都是善良的。不能因為孩子做了一件錯事,老師就給他過早地貼上標簽。所以說小學教師是在學生心尖上行走的人,稍有不慎,就可能傷害一顆幼小的心靈,甚至耽誤孩子的一生。學生的優點和學生的缺點往往在一條直線上,筆者對于這句話很有感觸,也讓筆者反思著自己的教學:你愛孩子嗎?你會愛孩子嗎?孩子感受到你的愛了嗎?你愛的孩子,他(她)愛你嗎?你的一句話鼓勵的話,或者一句關心的話,都有可能會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從而愛上你這位老師,喜歡上你的課。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3 以學定教,喚醒學生的思維
眾所周知,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的教育。學前是身心評價,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是分數評價,社會是能力評價。張志勇廳長在報告中曾這樣問到:(1)除了升學率,人的精神、人格增值了多少?(2)教育給沒考上大學的學生帶來了什么?(3)教育給學生終身發展,走向社會準備了什么?數學課是以知識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的一門學科。那么教師自問一下:我們給學生在傳授知識的時候,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等得到發展了嗎?我們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十六年,看孩子六十年。教師的教不是始于教師的備課和講課,結束于考試和評價,而是始于學生的預習、準備和課堂表現,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學生的“學”來激活教師的“教”,教學過程始終處在及時發現,及時調整上。教育的本質是一種啟蒙,是一種喚醒,是一種打開,是一種點燃。
讓尊重領跑課堂,每個學期的第一節課,筆者都會用大約20 min的時間與學生們交流思想。筆者首先向學生承諾:“楊老師會尊重你們,不會遲到也不會早退,不會打你們,罵你們,諷刺挖苦你們,更不會變相體罰精神折磨你們,請同學們監督楊老師。老師相信同學們也一定會投桃報李地尊重老師。”在課堂上,筆者以身作則,只要學生“違法亂紀”,筆者就會拿“尊重”說事,效果甚好。比如,筆者在講課時,有學生說話,筆者會很親切地叫起他,然后說:“老師尊重你的話語權,請你們先說完,老師再說。”學生往往就不好意思地無話可說,筆者會順勢再說:“那我說話時你也得尊重我,好不好?”學生自然無異議。這樣,久而久之,“尊重”二字變成了課堂的有力支撐。
4 讓關注成就課堂
我聽過很多老師的課,發覺很多老師的眼里沒有學生,他們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教學流程完成著教學任務。學生們有沒有學習的困擾、有沒有在認真思考、有沒有保質保量的完成學習任務、有沒有“身在曹營身在漢”……老師們都沒有足夠的關注度。師生之間由于缺乏眼神與情感的交流,從而導致很多學生百無聊賴,要么“瞌睡打盹”,要么“想入非非”,要么“說三道四”等。其實,只要教師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注,時刻與學生進行眼神交流,看看他有沒有問題;觀察學生的表情,看看他有沒有在學習;觀察學生的作業,看看他書寫是否規范;觀察學生的狀態,看看他是否積極投入……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在關注自己,從而好好表現。相信,學生有了這樣的認識,紀律問題、學習問題都不是大問題。將心比心,教師都是從學生時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學生們一天六節課,如果每一位老師都板起面孔來說教,學生們又能有多高的學習興致?有人說:“如果你把學生看作魔鬼,你就生活在天堂里。”有天堂可進我們又何必選擇地獄?每次在教室門口前候課,一定不要給學生太大的壓力。所以每次上課,筆者都會告誡自己:一定要微笑著走進教室,一定不要給學生太大的壓力。所以每次上課,筆者都會很隨意,比如,給學生一個親切的稱呼,給問題一個俏皮的答案;時不時地幽學生一默、幽自己一默、幽社會一默、幽數學一默等等,讓數學的學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有序進行。筆者一直期盼著自己的課堂充滿歡聲笑語,期盼著每一位上筆者課的學生都能揚起一張充滿生機的笑臉。只要筆者有著足夠的愛心、信心和恒心,相信前方的路并不遙遠。
課堂因學生而精彩。相信,只要教師用心去做,課堂就一定能夠實現“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參考文獻
[1] 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唐瑞芬,朱成杰.數學教學理論選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 羅增儒,李文銘.數學教學論[M].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