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甘肅省嘉峪關市新城中學)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新課程改革在全國進行開來。數學作為新課改的重點,在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和反應能力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初中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關鍵性階段,為學生高中乃至大學的數學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新階段,初中數學新課改給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創新數學教學模式,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的教學出發點,不斷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從而促進有效教學。
關鍵詞:初中數學;小組合作;有效學習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一直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它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初中數學課程教學必須要關注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合理組織必要的小組學習和探究,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在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雖然偶爾也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但是并沒有太大的效果。所以初中數學新課程改革對其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斷完善以往的小組合作方式,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時代內涵,提高學生自身的素質。本文通過分析三種初中數學課堂的合作學習模式,希望為新課改下的初中數學有效教學提供借鑒。
一、注重合作討論的技巧
在初中數學合作討論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討論并掌握討論的技巧,從比較簡單的問題開始討論,逐漸過渡到比較深刻的問題,豐富討論的形式,從而促進討論的順利進行,而不是傳統討論方式中的“無目的討論”。
例如,在講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人教版)“正數和負數”的時候,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正確掌握正數和負數的概念,能區分兩種不同意義的量,學會用符號表示,并通過探討“零”的意義,學會用正負數表示意義相反的量,理解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先給學生提出比較簡單的問題,即“同學們,以前我們學過什么數?零下的攝氏度應該怎樣來表示?它和零上的數有什么樣的區別?正數和負數分別指的是什么?”指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從而引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理解之后,教師再給學生引出一些比較深刻的問題進行討論,即“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數是什么?如果水位上升-3米,實際的意義是什么?”教師引導學生帶著這些討論關注實際問題,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討論能力,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在初中數學討論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注重討論的技巧,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素養,從而促進教師的高效教學和學生的有效學習。
二、使合作學習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組織合作學習時,要積極使合作學習貼近生活實際,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并且在合作學習中,創設和生活實際相關的情境,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
例如,在講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軸對稱”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學習,并結合具體的圖形和案例,理解軸對稱的基本概念;通過探索軸對稱的基本性質,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和想象能力。因此,在進行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用討論的模式進行學習。教師把學生分成小組,并在每個小組設置一名組長,配合教師監督學生的學習進度。教師給學生先提出本課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即“什么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它們有什么樣的共同特征?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之間有什么樣的區別和聯系?什么是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教師再引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并結合生活中軸對稱圖形的案例進行分析,比如“剪紙、電視機、籃球、扇子”等,使學生帶著一些圖形進行具體的畫對稱軸的操作,從而順利解決這些需要討論的問題,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在初中數學討論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把討論的問題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提倡合作中的相互質疑
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在本質上不是強調一致,而是要發揮學生的質疑精神。學生只有不斷提出新的問題,才能真正發現問題的本質。同時,質疑在本質上也是一種創新精神,可以開發學生的思維,真正體現合作的本質。
首先,教師指導學生在課前預習的環節就要敢于質疑,并把自己的問題帶進小組中進行討論,聽取其他學生的建議。其次,對于教師在課堂上所總結的定論,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要敢于提出質疑,并把自己的真正思想表達給教師,這樣才能培養自己的思維模式,使全班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在初中數學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創新數學教學模式,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的教學切入點,不斷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總之,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實施小組合作教學,對教師和學生來說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參考文獻:
[1]軒心梅.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方法探微[J].青春歲月,2011(8).
[2]牛爽,劉宏.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模式的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