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家遠
【摘要】長期以來,部分初中數學教師采取“一鍋煮”的方法進行教學,很少顧及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造成優等生“吃不飽”、中等生“吃不好”、后進生“吃不了”的現象。如何構建分層教學模式,使全體學生有更多的全面發展空間?本文重點論述了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實施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 分層教學 步驟 方法 原則則
分層教學就是把學生按學習情況分成幾個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強調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讓每個學生都舒心樂意地到相應的層次里學習,達到整體優化。
一、分層教學實施的步驟和方法
(一)學生分層
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學生是優等生;B層學生是中等生;C層是后進生。對學生的分層是進行分層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和個性發展差異,結合學生的性格、成績、智力等方面的因素進行分層,使同層次的學生實力相當,不同層次的學生各科水平和綜合水平基本平衡。
(二)目標分層
分層教學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教材特點,從層次學生實際出發,使教學目標層次化,即在教學中對A、B、C三個層次的學生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以課標為依據。A層的學生要求理解概括教學內容,拓寬知識的深度和難度,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B層的學生要求理解教學內容,形成一定的數學能力;C層的學生只要求基本上理解數學的一般性概念,掌握基礎性知識,水平達到合格。例如,在教學“求根公式”這個課目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A層學生的教學目標是使其能正確地推導出求根公式,并且能熟練應用求根公式;B層學生的教學目標是讓他們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會應用求根公式;要求C層學生大概了解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識記求根公式。教師只有準確把握住各個層次學生的“發展區”,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準確、恰當地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實踐證明,目標分層,使優等生“吃得好…‘吃得飽”;中等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較高層次”;后進生不會因太難而失去信心,導致厭學、怕學、棄學。
(三)設問分層
通過課堂提問可以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啟迪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一節課下來,能否使不同層面的學生學有所得,這是我們每一個教師所關心的重要問題,而通過課堂提問,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各個層次的學生對授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教師的課堂提問要分層設計,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面向全體學生,分層設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找到自己的“最近發展區”,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對于基礎題和簡單的問題,先讓給c層學生回答,適中的問題留給B層學生回答,思維抽象、邏輯性強、難度系數較高的問題則安排A層學生回答,這樣就能使提問具有普遍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采用小組集體討論并由C層學生優先回答的方式,創設激勵競爭氛圍,增強C層學生的信心。這樣C層學生有了優先回答問題的機會,同時又得到了同組同學的幫助以及教師的表揚與肯定,自信心提高了,學習興趣也被激發出來了。A層學生負責本組的探究、學習、討論,并對C層學生進行幫助指導,他們感到有壓力也絕不敢放松學習,從而能達到較高的學習目標。總之,設問分層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課改核心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多樣化發展。
比如學習《函數的概念》,設計如下幾組提問:①什么叫函數?②為什么說自變量x有一定的取值范圍?③為什么說函數y有確定的范圍與之對應?④x、y的取值范圍有什么特點?讓A層同學回答③、④題;B層同學回答第②題;C層同學只要回答第①題。這樣使每個學生有所遵循,明確主攻方向,對號入座,把主要精力放在適合自己層次的那部分知識的學習上。
(四)作業分層
作業應該多層次設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題量、不同難度,供不同層次學生選擇,題型應由易到難,成階梯形。給C層學生布置的作業分量要少,難度要降低,以模仿性、基礎性為主,以加深對基礎知識的掌握B層學生以基礎性為主,同時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題目;A層學生做有一定靈活性、綜合性的題目,可以要求一題多解,增強作業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復合思維能力。同時鼓勵B層學生和c層學生做一些高層次的作業,創設取得成功的機會,讓作業的量和難度使不同層次的每個學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蘋果”。實踐證明,作業的布置只有具有層次化,才能滿足基礎知識不同、智力因素各異的每類學生的需要,從而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實施分層教學的原則
(一)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自尊心,不公布學生各層次名單,不給學生造成負面心理,讓所有學生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學習。
(二)分層是動態的、可變的。有進步的可以“升級”,退步的應“轉級”,使同學們隨時都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
(三)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實實在在感覺到“跳一跳,摘到果子”,嘗試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更好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分層評價。評價學生要體現出不同的層次目標,以其在原有知識水平上的進步與提高大小作為一個尺子來衡量,對各層次達標的學生給予表揚,讓有進步的學生及時遞進到高一層次,鼓勵低層次學生向高層次努力。
總之,分層教學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有所發展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