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花
【摘要】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能力,提高閱讀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課 有效教學 策略
閱讀教學既是聽、說、讀、寫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又是整個語文教學的核心。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想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尋求更為行之有效的方法,實現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注意課堂內的一些細節是至關重要的。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自覺動機,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究知識的內在動力。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征、知識經驗、能力水平等因素,通過各種途徑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和諧的對話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一)導語創設情境
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可以使學生明確教學目標,形成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而導語的設計更是一種極富魅力的教學藝術。例如在學習《假如沒有灰塵》一課時,可以這樣導入:“在我們的地球上有些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從室內到室外,從城市到野外,從平原到山區,從沙漠到海洋,只要有空氣的地方幾乎處處都有它們的行蹤。真正沒有它們的空間,只有在實驗室里才能制造出來。猜猜它們是誰?(板書:灰塵)是??!這就是灰塵,它散落在窗臺桌面,污染環境;飄浮在空中,如影相隨,傳染疾病,所以人人都討厭它。假如沒有灰塵,這世界將會是什么樣的呢?”讓學生在充滿好奇、情緒興奮之時轉入新課的學習。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
在教育信息化時代,多媒體教學顯得越來越重要。多媒體教學綜合利用聲音、圖形、圖像、文字、表格等媒體進行教學,形象直觀,能營造一種生動的教學氛圍,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說,利用多媒體營造教學氛圍可以一掃過去課堂的沉悶,大大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時,出示“圓明園曾經的輝煌”的課件,學生自然是興致勃勃、全神貫注地欣賞著,還不時地發出“哇”的驚嘆聲。這時,老師提問“此時如果你就漫步在園中,你有什么感受?”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說:“漫步在園中,我仿佛走進了人間仙境?!庇械恼f:“漫步在園中,仿佛一個人間天堂如畫般展現在我們面前,令我們心馳神往?!庇纱丝磥?,利用多媒體營造教學氛圍可以一掃過去課堂的沉悶,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想象情境
啟發學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關注人物的命運,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強化感受,由“動情”到“悟理”。如在教學《老人與海鷗》中退休老人十幾年天天到海邊喂海鷗時,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想象在幾千個日子,十幾公里的路程中,老人喂海鷗會遇到怎樣的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深深體會到老人設身處地為海鷗著想,把海鷗當作自己的親人,進而使學生認識到保護自然環境,人人有責。通過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整堂課學生始終能以飽滿的情緒參與學習,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倡導個性化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課有效教學要確立“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持續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語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唱主角,即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積極、主動、輕松、自如地學習語文,做語文學習的主人。
語文閱讀課有效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喚醒并釋放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個性化閱讀、個性化發言、個性化探究、個性化發展。因為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每個學生又都是個性的,即他們的性格特點、生活經驗、知識積累、思想認識、審美情趣、價值觀念等都帶有較大的個性差異,因此他們學習語文的方法、過程、行為等都是富有個性的。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和點撥,要善于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使語文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使閱讀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發現的過程。
三、要讓學生學會“讀”,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語文閱讀課有效教學要加強朗讀感悟與默讀思考兩個教學環節的結合,讓“讀”貫穿課堂始終,讓瑯瑯的讀書聲成為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在朗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體會,在默讀中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這種“朗讀”,不是現在課堂上大多數老師習慣組織的“全班學生齊讀”,因為嚴格地講,這種“齊讀”并不是“讀”而是“念”,即只是把語言文字變成聲音的“念”,既念不出語音的抑揚頓挫和語氣的輕重緩急及語調的入情入境,也念不出課文在詞語運用和語言表達上的特色,更談不上他們對語言的感知與理解,因為他們只用了眼和口,沒有用耳和腦。所以,“朗讀”應是指學生個人獨立的、響亮的人情入境的有感情的“朗讀”。
閱讀本身是對生活的積累,閱讀教學中的創造性思維是建立在學生、教師與文本的基礎上的。如在教學《烏鴉喝水》一文時,當談到烏鴉喝到水的好辦法時,有學生說烏鴉可以推倒瓶子喝到水,有學生說可以用吸管喝到水,還有的說打破瓶子上半部分等,雖然有的想法在烏鴉本身無法做到,但學生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烏鴉,想用自己的辦法去喝到水也未嘗不可。曾有一位老師在上《狐貍和烏鴉》時,有學生就反饋到:這烏鴉是怎么變笨了,原來會想到用石子填滿瓶子喝到水,現在連嘴里的肉被狐貍騙掉了都不知道。我不喜歡烏鴉了,我倒喜歡聰明的狐貍。面對學生無奇不有的提問,教師不能妄加否決,要站在學生思維發展的角度去合理評價學生,鼓勵學生的創新、創造性思維。
為了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我們應還原閱讀課的本色,平平淡淡教語文,扎扎實實教語文,輕輕松松教語文,熟練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綜合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