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英杰
摘要:素質教育要求教育者尊重學生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全面而生動的發展,全面發展不是平均發展,而是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優化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應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因此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十分必要。
關鍵詞:分層教學;高中化學;實施策略
教學實踐已經證明,開展分層教學勢在必行,它已經成為有效教學的重要方法,但在一線教學中,化學教師還必須因地制宜,依據學情,整合教學內容,實現真正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是根據學生的智能差異,對不同智能特點的學生創設不同層次的教學環境,協調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把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置于不同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之中,使教學要求與學生的學習相互適應的教學策略。
分層教學,是一種教學策略,也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一種教學思想,它的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學生“最近的發展區”,實行分層推進教學,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是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一個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實處的一種有效的方式。就高中化學而言,教材內容的深度、廣度和能力要求相比初中都有了較大變化,許多內容理論性強、難度大,對于高中學生來說,這些變化很難一下子適應。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就要分層教學。本文對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實施策略以及在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做了初步的探討。
一、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
分層教學理論的理論基礎為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當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在提供恰當的材料和進行教學的同時給每個學生提供適度的幫助和充分的時間,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或達到規定的學習目標。”與此相關的是掌握學習的目標,每進行一個教學內容,均有明確的可操作性的目標。它將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個別輔導、同伴幫助、個人自學等多種教學相結合,充分使用教學評價,保證教學始終以評定作為衡量的標準,較好地解決了統一教學與學生個別差異性的矛盾。它重視反饋矯正策略,賦予教學評價新的意義。掌握學習理論調和了傳統教學理論與現代教學理論之間的對立和矛盾。根據這一理論的設想和要求逐步發展起來的分層教學思想很好地將傳統教學理論與現代教學理論統一起來,在保證學校教學效益的基礎上克服了班級授課的某些固有的不足,為學校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
1、學生分層:學生分層不是給學生評定一個等級,而是使教學活動更有層次性、針對性、有效性。根據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通過學習可能達到的水平,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A層——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B層——中等水平的學生;C層——基礎較差的學生。分層過程是教師了解和研究學生,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的過程,所以應采用“學生自我評定和師生共同磋商相結合”“顯性分層和隱性分層相結合”的辦法,分層由教師掌握,一般確立四個人組成一小組,A、B、C三層人數分別為25%、50%、25%,不公布每位學生層次,采取動態管理,既引入了競爭機制,又激發了學習興趣。
2.、教學目標分層:完成了學生分層以后,要以實現全體學生發展為原則,以《化學課程標準》、考試說明為依據,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識能力,將知識、能力和過程方法以及情感態度三維目標融為一體,合理地制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并將層次目標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對于化學教學目標,可分三個層次:(1)識記并領會。(2)簡單的綜合應用。(3)復雜的綜合應用。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要求是不一樣的:A層學生要達到全部三個目標;B層學生達到前兩個目標;C層學生要達到第一個目標。例如,在《常見物質的檢驗》一節的教學目標設定時, C層學生只要求掌握常見離子的檢驗及焰色反應的操作,達到驗證性實驗要求,B層學生要求掌握干擾離子的排除,進行簡單的實驗設計等。A層學生要求達到探究性實驗要求。這種教學目標設立的原則是:在思想品德上使全體學生達到要求的同時,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要注意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使其在知識和技能方面得以拓寬和提高;對中等學生要增強他們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使他們在達到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向更高層次發展;對學困生要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努力使他們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3、施教分層:按照分層備課的教案進行實施,做到對A層學生少講多練,讓他們獨立學習,注重培養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其解題技能技巧;對B層學生,則實行精講精練,重視雙基教學,注重課本上的例題和習題的處理,著重在掌握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上下工夫;對C層學生則要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點,淺講多練,查漏補缺,弄懂基本概念,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讓學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課堂是分層教學的主陣地,合理的施教方法關系到分層教學成功與否,而調動教與學雙邊活動的積極性則是順利完成教學目標的重要保障。在教學中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參與教學活動,讓全體學生都能學有所得。
4、作業分層:學生作業的布置與批改,是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能夠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是課內知識的繼續和發展,其目的是鞏固、消化所學的知識,使知識轉化成技能、技巧,教師布置作業合理、有趣、簡潔,也是分層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要從實際出發,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有的放矢地布置作業。教師既要重視面向全班學生的集體作業,又要針對各個學生的不同特點輔以個別作業,對一些后進生可利用他們好動手、喜歡標新立異的特點,布置小實驗、小創新等形式的實踐性作業,給他們展現自己智能的機會,發掘、發揚他們身上的積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