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學
摘要:教學是教師知識傳授和學生學習過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統一發展的過程,教師與學生緊密結合在一起,相互作用。教學優化成功與否取決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筆者現將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的一些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
關鍵詞:小學語文;優化教學;教學探索
小學語文教學是給學生打好基礎,發展語文思維能力,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養成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提高小學生素質的一個主要渠道。為了更好地完成小學語文教學任務,就必須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從而逐步實現素質教育。下面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 、培養學生提前預習的習慣
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準備,也是具體內容的準備,是對即將學習的課程進行預習: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思考內容重點,發現學習難點,做好聽講的準備。教師講課時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點、難點,有利于新知識地接受。預習可以有學期預習、周預習、日預習。學期預習,是在發下新書后,學生們對新書感到特別新鮮、特別好奇的情況下進行,可對課本目錄做一個大體的瀏覽。周預習,學生獨立進行,需要特別細致。讓學生往后看書,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筆特別標記出來。如果周預習特別細致,那么一般不需要進行日預習。如果周預習比較粗。或者沒有進行周預習,則需要進行日預習,一般20分鐘即可。
二、語文課堂教學要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語文課堂教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并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根據”流落街頭,幾次擦燃火柴產生幻想,凍死街頭”幾個情節制作課件,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看,激發了學習興趣,營造了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使師生仿佛身臨其境。這種以聲音、圖形創設課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聯系教學實際,搞好語文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實踐得知,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一要突出語文性,特別是語文新課程強調新的理念、新要求的落實,以師教學行為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接受學習方式的轉變,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二要突出課堂特點,使一課一得或多得、一課一新或多新,促使學生語文知識掌握在課堂、語文能力發展在課堂、語文方法應用在課堂、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潛移默化在課堂。完整的教學設計應該包括五個內容:A、教材分析。一般包括語文教學課題的出處、內容、編者意圖。B、設計理念。突出本課語文教學運用的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C、設計思路。主要指本課語文教學意向、比較宏觀的教學過程結構。D、教學流程。指語文教學課堂活動的立體結構。這部分一般應該詳寫。E、課后反思。反思語文教學設計的效果反饋、得失歸因分析、改進措施、對教學規律的感悟等。只要遵循以上規則進行語文新課程教案設計,一定能使學生學有所得。
四、小學語文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可見,語言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至關重要。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就是思想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的辨證統一,要體現這個顯著特點必須通過語言。教師要使用語言去傳遞信息、情感,去塑造學生純潔高尚的靈魂,去實現教育、教學目標。所以語文教學對教師的語言使用能力和語言修養有著極高的要求。
小學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可以用刺激性的語言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促使學生自覺地學習,完成教師的作業和任務。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若能抓住這個稍縱即逝的契機,用恰如其分的、富于鼓動性的語言去激化這種情緒,再因勢利導,擬訂出學習的目標,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為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教師可以用生動的語言對課文中的內容進行渲染、描繪。語言要形象,擬聲詞、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必不可少。教學語言要有根據孩子年齡的變化而改變。教學語言總是受教材內容、學生年齡、生理、心理特點制約的,所以,教師在決定語言表達方式時應有針對性。教學語言要以體態語言為輔,只要使用恰當、自然,也會傳遞很多的信息。
五、讓合理想象成為漸入情境的捷徑
葉老也說過:“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堍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堍站著作者。通過這一道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其實,他所強調的就是想象,一個想象力豐富的人,他的創造力就強,就能把已占有的知識重新組合,幻想出前所未有的形象或創造種種新形象。
運用合理的想象可以激活語言刺激,加深閱讀印象。教學中,只有善于在有限的課堂內展開無限的想象,那么學生才會因為身臨其境最終受到感染,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當然,想象的類型及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作為教師,首先強調的是“遵路入境”,抓住課文的描寫,誘導想象,引導學生感受情境。如上《草原》一文對草原的描寫,可以引導學生合理想象。首先要學生抓住“一碧千里”、“無邊的綠毯”、“輕輕流人云際”等短語,想象草原遼闊的特點,對草原獲得整體印象;然后,提示學生根據“一碧千里”中的“碧”、“無邊的綠毯”中的“綠”、“綠色渲染”、“翠色欲流”等詞句,想象草原無邊的綠色;接下,誘導學生抓住羊群像“繡上了白色的大花”、“四面都有小丘”,因而“并不茫茫”、“小丘的線條那么柔美”,以突出草原的美麗,讓學生想象。最后讓學生把草原的這幾個特點聯系起來想象,學生的腦海中就會呈現出一幅完美的草原圖畫:遼闊與美麗。教者趁興問學生:“如果你此刻就在草原上,你會低吟一首什么樣的小詩呢?”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都想嘗試著當一回小詩人,情緒也就被激發起來了。
總之,教無定法,特別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又是靈活的,只有從教材與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最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