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彩偉
摘要:雖說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但課外活動也是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要通過課外活動來拓展學生的視野,鞏固他們的知識積累,發展他們的個性,并使他們受到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熏陶。文章探討了拓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的做法,以期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提供一些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活動;拓展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是小學階段的重要科目之一,要做好語文教學工作,保證教學質量,僅依靠課堂教學時間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也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程改革非常重視課外活動,要求教師通過課外活動為學生創設更加寬廣的學習空間和發展平臺。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課外活動的設計,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多為他們創造進行語言實踐的機會,使他們在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中鞏固所學、增長知識、拓展視野、發展思維、形成個性,進而獲得全面的發展。在本文中,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的拓展談了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拓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是不同的個體,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個性特征等各不相同,如果教師總是千篇一律地進行教學活動,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果。因此,一直以來,因材施教都是教師們努力的目標之一。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當依照新課標的要求,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的教學,使他們既能在原有的知識水平上掌握新知識,又能夠對學習充滿信心和興趣。課外活動就是因材施教的一種有效途徑, 教師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能夠明白自己對什么感興趣,是喜歡朗誦、閱讀,還是喜歡寫作,進而有針對性地發展自己的專長。 教師在課外活動中也可以發現學生的興趣愛好,有針對性進行培養,這對于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都有很大的幫助。
2、促進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小學階段是學生剛剛步入學習的最初時期,是打基礎的關鍵時候,學習任務并不輕松,有限的課堂時間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必須要積極開展語文課外活動,圍繞課文內容開展直觀的活動,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使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大膽發言,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教學效率。 比如,學習《烏鴉喝水》后,教師可以在課外活動中讓學生模擬烏鴉喝水的情景,這樣,他們就會對課文內容有直觀的感受,而且會對課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拓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的具體途徑
1、拓展課外活動模式,強化課外閱讀范圍。小學生的年齡小,意志力薄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在學習中常常因為各種新奇事物而分心,但是他們也會因為不斷接觸到新奇事物而對正在學習的相關知識非常有激情,并牢記所學內容。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之中,課外活動就成了非常必要的一個環節。傳統的課外活動模式一般僅僅局限于春游,或者是組織學生進行有組織的課外閱讀,包括在班級建立圖書角等。課外閱讀活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拓展學生閱讀視野的作用,但是帶著任務的閱讀也容易讓學生產生逆反情緒,甚至因為叛逆的情緒對閱讀產生反感。實際上,閱讀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師在開展課外活動的時候,要記住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喜歡上閱讀,對語言學習產生熱愛的情緒,并以此激勵學生對語言學習的熱情。因此,如何恰當地拓展課外活動模式顯然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筆者在多年教學經驗中發現,孩子天性之中有一種親近自然的本能,如果在教學活動中將學生引入自然中,往往能夠起到不錯的效果。譬如,在一些傳統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戶外走一走,用類似于郊游的形式調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將學生召集在一起,環坐在花草樹木之中,用講故事的方式帶領學生走進文學的世界。這樣,學生會不由自主地進入到一種傾聽的模式中,同時開始在文學的世界中自由徜徉,并且開始逐漸對語言學習產生興趣。這就是對日常課外活動的簡單拓展,這樣的課外活動不但會讓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更能夠使得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同時因為惦念著下一次的活動,也會讓學生在日常管理中更加主動地遵循課堂秩序,無形中提升了教學質量。
2、成立多種課外小組,組織競賽活動。課外興趣小組是滿足學生興趣要求的好方式,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特長來自由結組,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來發現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又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教師通過學生的自主選擇,根據各人的興趣不同,組建不同的興趣小組,再根據不同的興趣小組,開展不同的課外活動,或者在相同的課外活動形式中,給予不同小組不同的課題。這樣,既可以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又能夠依托興趣愛好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譬如,成立板報小組、小記者站、校園廣播站、書畫小組等,這些多種多樣的課外小組本身就能夠吸引孩子們的興趣,也能夠在不同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的意識。除此之外,不同的小組之間可以開展趣味競賽,如古詩詞接龍、講故事大賽、童話劇表演大賽、書畫大賽等。教師還可以根據語文教學內容和所處的環境,要求學生進行編故事接龍或者口頭作文寫作等。這樣的方式,既能夠讓學生在一次次的競賽對抗中學會團隊合作,又能讓他們主動地豐富自己的語文知識,拓展閱讀渠道,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
總之,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要想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還要合理地利用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讓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發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