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貴
摘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和一定的價值取向,情感教育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幫助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發揮著積極的影響與作用。而有效課堂教學的建立不僅要強調對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培養,更應該注重對學生的情感培養。讓學生都滿懷激情地去學習,這樣不僅能改變學習的枯燥乏味,更能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提高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教學,更利于實現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因此,應該從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教師需要“以情感人”,提升自身情感感染力,深入研究數學教學內容,進行感性的加工,結合數學趣味故事,營造良好情境,潛能鼓勵式教育,融洽學習環境等五個方面展開探討,旨在為學生創造一個生動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高中數學;情感教學;興趣
引言
隨著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們也越能體會到情感因素對數學教學效率產生著的重大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數學教師都要精心創設一些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多挖掘出一些趣味性強的因素,使數學課堂教學高潮迭起,妙趣橫生。從根本上去改善數學學科繁難、枯燥乏味等特點,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其樂融融,進而再達到快樂學習的最佳境界。
一、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積極學習情感
數學是一切自然學科的基礎,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必修學科,數學日益影響著當下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在人類的認識、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是思維進行“體操”的過程,其能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更有助于學生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學生的學習更富有創造性。如果每一位數學教師都能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展開教學,建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出發設計課堂教學,從生活和身邊的數學問題講起,與時俱進地進行講課,學生只要跟上教師的講課節奏,從自身的實際需要出發,對數學產生渴望感,當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好的情感時,他們的探究性活動也會進行下去。例如,在教學立體幾何的相關知識時,由于這一知識點本身的復雜性,導致學生在學習中會受到挫折。如果教師能通過情感教育,先消除學生對立體幾何的畏懼心理,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立體幾何的自信心,這樣學生也能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立體幾何的學習當中。
二、營造數學文化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文化,簡單說,是指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觀點,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 廣泛些說,除了上述內涵以外,還包含數學家、數學史、數學美、數學教育、數學發展中的人文成分、數學與社會的聯系、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系等等”。在高中數學教材中,“數學文化”雖很難被發現,但無處不在,它蘊藏在數學知識中,通過數學內容體現出來。因此教師教學中要以數學應用為鏈、以教學語言為渠、以數學家為鑒、以數學史為輔等方式,通過教師的 “傳”,擴大學生的文化感知面。數列《遞推公式》中有一道題:如果一對成熟兔子每月能生一對小兔子 ( 一雄一雌) ,而每一對小免子在出生后第二個月成熟,第三個月就能生小兔子。假定在不發生死亡的情況下,由一對初生小兔子開始,8個月后會有多少對小兔子?
該數列其實是斐波那契數列 1,1,2,3,5,8,13,21
在教學中創設數學文化氛圍,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課堂教師所教的數學知識,又能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數學觀念,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悟融入社會、生活的體驗。
三、教師需要“以情感人”,提升自身情感感染力
情緒是會傳染的,教師的情緒能感染到學生。如果教師自身都不喜歡數學教學,那么在教學中這種不好的情緒也會影響著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喜愛程度。如果教師個人對教學活動缺乏興趣,在教學中學生也勢必會覺得枯燥乏味。為此,教師一定要注意自身情緒狀態的控制與調整,培養對數學學科的喜愛,保持對教學活動的熱情,用真實的情感去感染每一位學生,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都能對數學學科產生積極的情感,進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比如,課前可以先做個小游戲,亦或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分享自己曾經學習數學時遇到的一些趣事,讓學生明白數學學習是有趣的、有價值的,進而以飽滿的激情投入到數學的海洋中遨游。
四、深入研究數學教學內容,進行感性的加工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深入研究數學的教學內容,提升內容的豐富性與趣味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任何人都不喜歡沒有調料包的方便面,學習亦如此。數學不像語文學科具有優美的文字、有趣的故事等,如果教師只是照書搬,學生也肯定不會喜歡,更別說主動投入其中了。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時刻注意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講述“三角函數”的相關內容時,和學生一起去回顧三角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由三角的穩定性導入各個邊角的關系,逐步引出函數關系。用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恰當有趣地引入,既有效,又能調動積極性。當數學教學不僅僅是幾個數字的關系變換時,學生也就更能掌握其精髓了。
五、結合數學趣味故事,營造良好情境
為改變高中生對數學學科產生的單調、乏味的主觀印象,教師有必要在知識講解的過程中積極融入一些趣味性故事,以此來提高學習效率。在實踐中筆者發現,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習注意力,引導學生深入到更深層次去探索數學知識。另外,教師結合趣味故事的方法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而且還能夠營造出一種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例如,在教學“等比數列”的相關知識時,就可結合古印度國王以麥粒獎賞國際象棋發明者的數學故事展開教學,讓學生結合故事中“為什么國王最后卻難以支付發明者的獎賞”這一問題深入分析、思考,再回憶相關的等比數列知識,起到情感教學之目的。
六、潛能鼓勵式教育,融洽學習環境
眾所周知,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在日常教學中,需要教師不斷將學生的這種潛能挖掘出來。比如,日常教學中可用鼓勵式的教育激發學生對某一知識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融洽的學習氛圍中有效學習。例如,在講述一些較為復雜的知識點時,就一定要分難度的進行鼓勵式教育,讓學生都能在簡單問題上心理先得到滿足,然后再逐漸增加學習難度。逐步增加的教學方式更有助于緩解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壓力,讓學生都能有一個好的心態去面對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保障他們都能以愉快的心情在一個融洽的學習氛圍中更有效地學習。
數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其內容邏輯性較強,情感色彩較淡,但情感因素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如果用的恰當,則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一些不良情感因素,學生的學習潛能就得不到較大發揮。同時,在教學中對學習者情感因素的重視,也是全面教育學生,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傾注大量的情感,以形式新穎、高質量、精心組織的信息喚起高中生的積極情感,使其真正達到情知共進,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諸秋萍.在高中數學課堂中實施情感教學的探索[C].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上海卷),2010.
[2]龔海院.關于高中數學教學和學習的幾點思考[J]. 中國校外教育,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