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永剛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導下,中小學教育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多變化。文章從小學語文教學著手,首先分析了小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問題,繼而探尋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靈活多樣且富有科學性的教學方法促進小學生閱讀能力和水平的逐步提升,進而促進學生語文課程學習整體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閱讀能力
一、小學生語文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1.小學生語文閱讀存在興趣不高、閱讀量不夠的問題
現階段一些學生對語文閱讀沒有興趣,將注意力和主要時間放在機械化、形式化的語文學習中。還有的學生受家長的影響,認為花大量時間閱讀沒有學習效率,對學習沒有幫助,長此以往使得小學生閱讀量不夠,將精讀逐步轉化為粗讀、快讀,失去了語文課程閱讀的真正教育意義。同時,學生粗略閱讀文章或過分依賴老師或家長,不能理解所學文章或所讀文章的真正含義,不能感受文章中所蘊含的閱讀樂趣,如此長期累積,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度會持續下降,最終影響語文學科的綜合性學習。
2.教師缺乏科學性、靈活性、多樣性的指導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針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更多地采用將文章呈現給學生,以學生通讀、默讀或朗讀的形式帶領學生一同解決教材中針對所學文章提出的問題。但是,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教師忽略了學生的獨立思考閱讀和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存在“為了完成問題而進行閱讀”的固化閱讀教學,不利于學生良好自主閱讀習慣的養成,易造成學生依賴教師或依賴提出問題而閱讀的情況。另外,現階段一些教師忽略學生閱讀的靈活性和興趣性。例如,一些小學生喜歡閱讀科學探索類小故事或小說型文章、故事,但教師會認為這些對語文學習沒有幫助,沒有對學生的閱讀行為或閱讀素材進行科學、靈活性的引導,運用制止的方式進行錯誤偏激化指導,從而造成學生喪失對閱讀的興趣,影響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水平的提升。
二、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1.提升小學生閱讀興趣,將被動、依賴式閱讀轉變為主動、自主式閱讀
作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將學生的語文閱讀由被動、依賴式閱讀向主動、自主式閱讀轉變,需要提供豐富的閱讀機會,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并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閱讀的時間,促進小學生語文閱讀興趣和語文閱讀水平的綜合提升。例如,教學《哪戶房子最漂亮》這篇文章,教師首先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校園的參觀,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可以親身感受學校的房子特點;其次,帶領學生回到課堂,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想法思考;最后,在文章閱讀結束后進行討論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從靈活的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設語文閱讀環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閱讀提供鋪墊,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水平的提升。
2.科學指導小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提升閱讀效果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依賴性較強、自我把控能力較弱,所以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需要教師合理化、科學化的指導,促進小學生語文閱讀效果水平的提升。教師要在做好把控的基礎上了解學生不同的閱讀興趣,如果一些男同學喜歡讀一些科學探索類的故事,教師要在不抹殺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進行正確、合理的科學引導。教師可以將學生的閱讀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通過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所看書籍或文章的內容,使學生養成寫讀后感的習慣,定期上交、認真批改,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在實現滿足學生閱讀需要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
三、結語
總之,作為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理論聯系教學實踐,將不同文章內容靈活地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或趣味活動相結合。將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作為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重中之重是非常必要的,這需要教師不斷創新、改革教育教學模式,實現現階段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董瑞雪.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閱讀能力提升的策略分析[J]. 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2(5).
[2]安秋俠,齊紹恒.淺談小學語文學習能力培養的方法和途徑[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2(9).
[3]李淵盛.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學周刊,2015(17).
(作者單位:甘肅省寧縣焦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