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雅
摘 要:新課程改革中的數學教學明確要求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對于城鄉結合部的學校來說,影響學生學習成績提高的非智力因素多而復雜,嚴重制約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為此,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圍繞“城鄉結合部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城鄉結合部;數學教學;自主學習
新課程改革中的數學教學明確要求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所以,初中數學教學加強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指導是非常重要的。
對于城鄉結合部的學校來說,影響學生學習成績提高的非智力因素多而復雜,嚴重制約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就如我所在的東區中學,生源的整體素質相對較差,父輩身份及經濟地位的變化,使得他們對中華民族所倡導的勤奮、刻苦、堅韌等傳統品質并沒有太多的認識,學生缺乏競爭參與意識。為此,我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圍繞“城鄉結合部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這一問題進行了以下的探索:
一、指導學生課前預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在新課程標準下,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前預習是必不可少的。自主學習課改實驗提出“先學后教”“超前斷后”。通過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講到“選擇較優方案”的課題前,我要求班上學生到移動營業廳或上網搜索移動通訊服務的收費標準,看看有何優惠,再根據得到的優惠信息幫助家人選擇較優惠的方案。這樣不但使學生提高了聽課效率,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不僅要求學生了解本課的知識,同時對本節知識要用到的以前的關聯知識進行歸納梳理。例如,在學習八年級第十八章“平行四邊形”時,課前,我要求學生預習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并整理出可以得到線段數量關系以及角的數量關系的方法。這樣便有利于學生做好知識儲備,為課堂的展開留下線索,也讓學生在預習中學會了自學。
二、鼓勵學生課堂上提問和討論,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1.鼓勵學生提問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
展。提出問題始于學生對知識的渴望,緊接著便會帶來對新知識的探求。我想:古人所說的“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吧。然而在很多情況下,學生并不是沒有疑問而不提問,而是他們缺少提問的推動力,而這種推動力就要靠教師來鼓勵和指導。
例如,在上課時,當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疑問之后,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很好,這位同學提出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學都有相同的疑問”。像這樣,不僅能給提問學生充分的鼓舞,還能在其他學生面前展現出提問的重要性以引導他們主動地提問,從而有效提高課堂的效率。
2.鼓勵學生討論
從課程性質來看,數學是一門充滿邏輯性的學科,它要求學生不但要掌握已學的知識,還要理清各個知識點間的區別與聯
系。課堂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有利于學生增強主人翁意識,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培養他們主動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八年級第十三章“軸對稱圖形”時,學生初步認識了軸對稱圖形后,我讓學生判斷一組平面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當問到“平行四邊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時,學生意見不同。這時,我沒有像高高在上的“法官”那樣作出權威的“裁判”,而是及時組織學生討論,討論結果為:若平行四邊形的四條邊不一樣長,就不是軸對稱圖形。于是我組織學生通過剪紙對折驗證討論結果。學生受此啟發,還進一步討論發現“一般五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正五邊形是軸對稱圖形”等等。學生在討論中掌握了知識,培養了主動性。
三、要求學生課后先復習后做作業,提升自學能力
如果在課后沒有復習就動手做作業,是很容易出差錯的。即使做完了作業,也是事倍功半。課后做作業之前及時進行復習,就是讓學生把今天在課堂上學的主要內容在頭腦中像過電影那樣“過”一遍,對知識進行條理化。
我們學校數學課上的傳統是每天每人發一張學案,課堂上沒完成的學案課后作為作業做,或適當添加學習評價作業,我都要求我的學生在做作業前一定要先復習一次學案和課本上相應的內容再做作業。復習的習慣一旦形成,對鞏固所學知識和提高自學能力都大有幫助,做起作業來往往事半功倍。
對于處于城鄉結合部的初中學生,課后要依賴家長督促是很難的,只有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才能提高成績。
總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依賴于我們教師的指引和學生的學習興趣,雙向合作才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達到盡善盡美。
參考文獻:
[1]潘莉英.試論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科技視界,2012(9).
[2]車軍.基于自主學習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M].光明日報出版社,2011.
[3]荷烈治(Orlich).教學策略:有效教學指南[M].8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