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世斌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影響,數學教學開始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來說,培養學生的解題反思能力極為重要。解題能力是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學生自身應試與學習水平。因此,教師要做好學生數學解題反思能力的培養工作,提高教學的質量。基于此,針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解題反思能力;培養分析
數學屬于理科性的學科,同時也是人們思維的重要表達形式。在教育改革的影響下,初中數學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解題思維能力。教師要堅持貫徹新課改的要求,樹立有效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促進學生實現更好的學習與發展。
一、做好審題工作,培養好學生的反思能力
對于解題來說,只有先進行全面的審題,才能保證解題的效果。學生只有掌握好題目中的條件或是一些隱含的條件,才能避免陷入思維陷阱中去。對于一些較為簡單的題目來說,只要認真應對,就能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法。但是對于一些綜合性較強或是存在一定技術性的題目時,就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審題能力了。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第一,要學會思考問題的要求。第二,要找出已知與未知之間的聯系,明確題目中的重點信息。第三,要明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運用到哪些性質、定理知識。第四,要掌握好解決問題時所采用的方法,或是可以找出一些獨到的解題方法。第五,試著總結或是解決與題目相似的問題。這種學習順序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解題的思路,同時也可以找出解題中的難點所在,從而借助相應的條件來解決好實際問題。只有這種教學模式才能幫助學生養成全面思考的習慣,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增強學生的解題效果。
二、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反思方法
課堂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主要場所。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要保證教學的針對性,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反思,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反思不僅是針對自己的解題活動進行,同時也可以對其他人的解題活動進行反思,
這樣就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自身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增強對知識的運用能力與效果。
如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兩個連續奇數的乘積是323,求出這兩個奇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借助不同的解題方法進行研究,同時還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反思與研究。在學生嘗試多種方法解決問題以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如這種解題方法的其他用途、題目的提出意圖等。這種有效的引導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清學習的思路,同時也可以明確理解數學知識的過程。此外,借助不同的解題思路,可以避免學生滿足于解出題目,形成解題思路與方法單一的現象。
三、創建出相應的問題情境,以此來激發出學生的反思意識
只有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目光。相反,如果學生處于枯燥乏味的學習環境中,就很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就要先掌握好這一階段中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等為學生創建出問題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目光,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對問題的接受與理解能力。且在問題情境的影響下,學生還可以主動進行反思,在反思與總結中發揮出自身的解題意識。如學生在學習“展開與折疊”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建出相應的教學情境“通過展開正方形來觀察展開圖的幾種情形”等。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讓一個學生來回答是存在難度的,這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通過相互探討與研究來豐富學生的答案。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反思,從而在學習中提高自身的反思意識。
四、寫數學隨筆
教師在引導學生寫數學隨筆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寫日記的方法來進行記錄,以此將解題過程中的思路與想法寫下來,這樣也就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數學隨筆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整理好數學知識,同時也可以在無形中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學習行為。教師也要做好整合工作,及時地鼓勵與引導學生,以此來幫助學生真正地掌握好這一知識。最后,教師還要讓學生明確寫數學隨筆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激發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也要做好審閱工作,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初中階段中,對學生數學解題反思能力的培養并不是在短期就可以完成的。
參考文獻:
[1]辛金飛.淺談初中數學解題反思能力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2(4).
[2]謝錳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解題反思能力[J].讀與寫,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