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蓮香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習評價是其中重要的一塊,學習評價的有效性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學習評價也不斷地得到完善,更好地體現數學學習的初衷,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本文主要對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學習評價策略進行初步探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習評價的原則;學習評價的策略
引言
當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學習評價的理念越來越人文化,策略越來越豐富,不斷有新的思路和活力注入到評價體系中。然,由于考試制度的存在,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知不覺地過多關注了考試因素,過多地關注了學生的學習結果,忽略了學生的一般發展。評價的根本目標在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因而教師不僅要在思想上跟上新課改理念,還要在教學過程中真正落到實處,這樣才能有效的發揮出教學評價的教育功能和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針對這一點,筆者主要對小學數學學習評價關注點和學習評價的策略原則進行初步的探析。
1.小學數學學習評價的關注點
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小學數學教學在對學習的學習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其關注點大多放在教師的主觀想法上,執教教師往往關注自己的教學流程有沒有走完,而沒有很好地將關注點放在學生身上。我們經常會發現在具體小學數學教學評價過程匯總中,其主要關注的都是教師教學設計以及教學方法的使用等方面,因此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就建立在教師或家長自己的主觀愿望上,而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學習過程反而被忽視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關注點不能僅僅放在教師身上,也不能僅僅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應該關注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的動態發展變化。具體地說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過程中,應該要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及學習體驗等進行評價,比如說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獨立思考能力、課堂參與度、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應用能力等多方面內容進行綜合評價,這樣才能有效發揮學習評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學生數學能力得到顯著的進步。
2.小學數學課堂學習評價策略探析
2.1突出評價的激勵性功能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學習評價時,一定要注意評價的客觀性和正面性,用良好的評價態度以及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在教學評價過程中,要突出評價的激勵和調控功能。在教學過程中,看到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都及時作出適當的肯定,并作動態記錄和積累,使學生體驗成功,對數學學習充滿自信。案例:在教學5的乘法口訣時,從不舉手的小A同學舉手了,可她起立后卻滿臉通紅,憋了半天坐下了,一時,全班四十幾個的小腦袋齊刷刷地看向她,小A深深埋下頭,……這時,該怎么評價小A的表現呢?有兩點值得肯定,一、小A認真參與學習;二、小A勇敢站起來了。得到肯定后,小A露出笑容。
2.2強調評價的無錯性原則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上的錯誤是客觀存在的,在評價中,我們可以批評學生的學習態度,但不可以拿學生知識上的錯誤對學生進行否定。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出現錯誤,我們要客觀分析,不能將錯誤擴大化,要引導學生正視自己的錯誤,勇敢面對,讓學生認識到,學習中的“我”沒有錯,知識的掌握與否都只是每一個人的學習過程。這個時候,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應該是描述性的,不能帶有負面情緒。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到了一些侮辱性的詞語,學生就會感覺受到了傷害,從而就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情緒,進而就不愿學習數學。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這三者之間的包含關系的時候,可能會有部分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一時掌握不了,這時教師應當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可以采用諸如“可能是老師表達得還不夠清楚”等,來保護學生的情感。
2.3重視評價的差異性策略
由于每個學生的先天因素、學習基礎、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等等的差異使得學生成為不同的發展個體,在學習評價時就不能以統一的標準評價處在不同起跑線上的學生,而要注意到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有一個針對性的個性化評價。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盡可能地創造機會在學生的成長軌跡中留下好的體驗。
案例:小B同學是一個典型的慢性子,說話做作業都很慢,但聽課效果好,只要聽懂的基本不會忘,考試對他來說是一個大坎,每次考試大家都交卷了,他還只做一半,越急越慢,如果按卷面批,基本50分左右,怎么評價才能有效地激勵他呢?悄悄減少一點卷面內容,有意給他多一點時間,都能給小B帶來成功的機會,這樣每次考試成績都提一點點,小B感受到自己在一點點進步,一步步地成長,一點點地體驗成長的快樂。
2.4巧用評價的延時性策略
經常會有家長恨鐵不成鋼,經常看到家長無奈的臉:“我的孩子真的不行嗎,我都沒有信心了!”恨不得老師直接把知識復制到孩子腦中。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中,提倡延時評價,動態地看待學生的發展變化,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而延時評價為學習能力相對困難的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留給他們希望,留給他們成功的機會。
例如,在“米、厘米、分米”的教學中,常鬧這樣的笑話:一棵大樹高16(厘米);爸爸身高176(分米)……這時除了有效的引導之外,為什么不能給孩子一點時間和空間呢?也許孩子恰恰只是缺那么一點經驗,一點時間而已。
3.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習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改進教師的教,教師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的發展過程作為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評價的激勵和調控功能,合理地對學生進行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新課程標準》
[2]陳光美.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質性研究[J].數學大世界:教學導向,2012.14(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