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清
摘要:微型探究教學法視為解決探究式教學在實際授課時的種種限制與問題,而被提出與應用的新型探究式教學模式。本文以微型探究教學法概念為切入點,就其在高中數學教育中的應用思路與策略展開探討研究,期望為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微型探究教學;探究學習
伴隨新課改進程的實施與推進,高中數學教育中探究教學方法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發展著關鍵的推動功用。然而對探究法的應用方式在教學中也逐漸顯現出兩類現象問題:一部分教師過于依賴探究教學法,所有的知識內容都讓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認識,造成課堂教學效果低下,學生之間因能力基礎與自主學習意識的不同其學習水平也被拉大。另一類教師則嚴守應試教育理念,不肯改變知識灌輸型教學方式,認為探究教學法浪費課堂學時,學生應在聽取教師授課基礎上輔以鞏固練習完成對知識內容的學習。兩類現象對探究教學法的應用過于極端,均影響其在高中數學教育中的開展與功用發揮。
一、微型探究教學的概論
微型探究教學法就是在這一應用背景下提出的探究式教學的改進優化方案。其方法以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意識能力為目的,教師在掌握結合教材的基礎上對引導學生對知識問題進行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為手段。與原有探究教學法不同的是,微型探究教學法一方面不再將探究教學與接受式授課對立起來,學生在缺乏一定數學基礎的條件下,盲目進行自主學習只能越學越迷茫,這就需要教師通過一定的課堂授課給學生打牢探究的學識基礎。另一方面該理論也不再將探究學習作為提升學生能力水平的萬能手段,在教師引導下,對知識問題有目的、有方向的針對性探究學習,是其教學方法的核心內容。探究教學不是放任學生思維的自由發散,為確保課堂教學質量與學生的認知成果,教師以課本知識為依據,強調對學識的認知掌握。讓學生在明確的目標與范圍對知識問題展開學習探究,才能有效理解掌握到課本學識技能,實現探究教學的初衷目的。
二、微型探究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1.以吸引學生興趣為目標開展微型探究教學
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與探究學習中,吸引他們對知識問題的興趣與求知欲是基本的前提所在。學生對課本內容有了探索的動力與熱情,才會主動接受教師的引導與講解,并在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思考中收獲到探究能力的成長與發展,同時避免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逃避與抵觸心態,優化課堂教學氛圍。因此教師在高中數學課堂中要開展微型探究法教學,了解學生興趣特點,創設能吸引學生對課本知識內容好奇心與求知欲的引導目標,就是其應用工作的首要實施途徑。
譬如,在講授余弦定理內容時,教師可引入游戲的概念示例來富教學手段并激發學生的興趣注意,如將設矩形KLMN,KL=MN=340,LM=KN=160,線段OP與線段KN相垂直,垂直點位于KN中點O,OP=80,點P位于矩形內,現有一條貪吃蛇從O點出發向P點移動,同時一顆豆子從L點移動到K點,二者速度相同勻速位移且路徑固定為直線,問貪吃蛇最快何時遲到豆子?教師用簡單的游戲例子確保學生對問題的概念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同時激發起求知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探索思考中掌握到余弦定理的應用方法。為進一步引領學生的思考深度還可設問:若豆子的移動速度是貪吃蛇的x倍,x的取值區間為多少?等問題做持續的引導教育。
2.教學目標以知識內容為基礎進行針對性引導
如前文所言,部分教師在應用探究教學法時過分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放任其發揮思考而沒有設定一定的方向與目的,造成課堂學習效率低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微型探究法就應注重對學生探究學習的引導要立足于課本知識上,讓學生圍繞知識問題展開自主學習與思考,在有明確目的、方向性探究學習中理解并掌握到課堂學識的概念內容。
如在講授對數函數圖像性質時,教師為正確引導學生學習對數函數,可先設問:《莊子·天下篇》中“一尺之錘,日取其半,萬世不竭”中,設木槌剩余長度為x,被截取次數y與x呈何種關系式?y是x的函數嗎?指引學生復習鞏固指數式與對數式的關系內容,為隨后類比指數函數的探究鋪墊好知識基礎,讓學生對本章知識的探究有一個大概的認識與學習方向上的目標。
結束語
通過微型探究教學法的在高中數學課堂的應用實踐,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與積極探究的學習活動,在培養學生探究意識與能力進程中優化其學習效率與水平,讓學生能真正理解掌握到課堂知識。教師在應用微型探究法時要注重問題設置的合理性與教材的結合度,保障學生探究學習的成效,以實現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優化與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桂芳.高中數學微型探究教學的實踐及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5,05:53-54.
[2]花奎.高中數學微型探究教學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4,03:78-80.
[3]張俊,歐陽熙琴.高中數學探究性教學的反思[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