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慧影
【摘 要】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因素。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教師應當采取有效策略解決這些問題,促使作文教學質量和效率有所提升。文章圍繞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展開分析,探索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的優化途徑,希望能夠為作文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高年級 作文教學 優化途徑 實踐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作文教學對學生文學素養、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學生文學素養和語言表達能力對其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文教學越來越受到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在新課程改革工作逐步深化的背景下,我國各級教育教學都有了一定的優化和改善。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也有了較為明顯的創新和發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作文教學始終是基礎且關鍵的一部分,是一種能夠鍛煉學生書面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思想認知能力的教學活動。學生通過參與作文教學活動能夠增強自身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個人情感,使其自身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培養。對新課程標準進行分析,可以明確作文是學生利用書面語言進行思想表達和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是學生了解自我、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在作文教學中應用自主學習策略、興趣教學策略、情境教學策略以及生活化教學策略等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使其能夠以積極的態度主動地參與到作文訓練活動中。
一、優化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的實踐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
優化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有利于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作文教學是培養學生邏輯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優化作文教學不僅能夠促使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得到顯著提升,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使其在興趣的推動下積極主動地進行創作,進而通過運用文字表情達意來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使其書面表達更加規范、富有內涵[1]。
(二)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的提升
寫作是作者運用書面語言表達自身感悟、感情、思想和反映現實生活的主要途徑,是作者思維與思想觀點的重要體現。優化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使其在不斷地觀察和思考中對生活和生命產生不同的感受和感悟,進而使其能夠運用豐富的語言將這些情感和感悟表達出來。
(三)有利于學生思想認知能力的增強
通過作文不僅能夠看出作者的文學水平,也能看出其對事物的認知水平??梢哉f,作文是作者思想和學識形象化的體現,是其思想意識傳播的重要媒介。優化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能夠使教師了解學生的思想,掌握其思想脈絡,進而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作文教學,促使其思想認知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使其學習成績和為人處世能力都得到顯著提高[2]。
二、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開展作文教學,對學生創作能力的培養力度不夠,究其根本原因是大部分教師認為作文教學屬于輔助教學內容,沒有將其視作教育教學的重點內容,也沒有將其納入到語文理論課程教學體系中[3]。同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常常讓學生背誦教材中的文本,這種方式是當前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導致學生對寫作的興趣的喪失,也難以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作,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造成了較大阻礙。教師需要明確文本背誦并不是開展作文教學的唯一方式。
(二)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從作文創作本質進行分析得知,寫作是作者對實際生活的反映以及對真實情感的表達。然而,在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常常難以充分結合實際生活和真實情感進行創作。一般情況下,小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將一些經典詞句生硬地融入作文中,使創作出來的文章缺乏靈動性和生命力,不能表達出學生的真實情感[4]。同時,一部分學生的作文基礎較為薄弱,掌握的詞匯量較少,作品較為空洞乏味。尤其是在對場景描寫或事物描述的過程中,學生的言語較為蒼白,文章整體呈現出“假大空”的現象。
三、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的優化途徑
(一)提高高年級學生對寫作的主觀意識,激發其創作動機
在新課程改革深入開展的背景下,學科教育教學逐步向著多元化、高效化、個性化、成熟化的方向發展。在這樣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作文教學中將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促使學生明確作文創作不是簡單還原文本或將多個文本組合到一起的過程,而是應當根據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對自身的真實情感進行充分表達[5]。教師結合生活實際進行作文訓練,促使學生能夠對作文產生熟悉感和親近感,進而能夠結合不同的生活體驗創作出飽含不同情感的作文。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將生活中的感悟、身邊的人或事記錄下來,為學生今后的創作提供素材和靈感。
(二)加強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
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難以一蹴而就。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找尋寫作素材,進而豐富作文內容。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并記錄身邊的人和事,抓住人物的鮮明特點,體會令人感動的瞬間,進而在作文中可以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將內心的感受表達出來。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和抒發情感的習慣,其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也會得到顯著的提升。另外,學??梢远ㄆ跒閷W生開展一些實踐教學活動,組織全體學生積極踴躍參與到活動中來,使其經驗得到一定程度的積累,通過直接的參與引發情感的共鳴。例如,在學生每次參加完比賽等集體活動后,教師都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感受完成賽后感想等寫作。
(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文學氛圍,結合閱讀教學提高作文教學效果
在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作文閱讀課。由于作文與閱讀之間存在較為緊密的聯系,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作文閱讀課來閱讀一些文摘、報刊、故事等,以此來豐富學生對作文素材的積累。在其完成閱讀后,教師可以組織班級全體學生結合閱讀內容進行分組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想,通過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來提升其書面表達能力,以良好的學習氛圍來促使學生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寫作能力得到可持續的培養,促使其文學素養和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升[6]。
(四)加強對學生寫作技巧的培養,提高其寫作技能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和表達習慣是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中較為重要的內容,在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該加強對學生寫作技巧、寫作習慣的培養??梢試@文章內容為學生講解寫作技巧,使其能夠準確、快速地掌握寫作手法,促進其對行文布局形成一定的認識。在作文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比喻、擬人等不同修辭手法來寫作,提高文章的靈動性。例如:讓他們準備一個空白記事本,將自己喜歡的詩句和語句抄錄下來。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不斷積累,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知識,豐富其對寫作素材的積累,為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創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當前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工作進行分析可知,為了有效解決寫作的問題,教師在作文教學實踐中需要采用多種策略,促使作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得到較為顯著的提升。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策略和生活化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促進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作文教學活動中,從而培養他們細心觀察生活的習慣,讓他們強化作文素材的積累,逐漸擴展文學視野,提高文學素養。同時,教師還需要為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使其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得到全面增強,提升他們的文學素養和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劉鳳霞.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750(9):54-55.
[2]蔡春玲.新形勢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之我見[J].文教資料,2011(29):70-71.
[3]陳靜.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9):87.
[4]祝志妹.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課外語文(上),2016(7):111.
[5]彭琴.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新思路[J].學周刊B版,2013(11):110-110.
[6]王燕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創新與對策[J].學周刊C版,2014(12):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