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霞
摘 要:新課改的基本思路就在于轉變認識,對于技能與知識的傳遞給予更多重視。面對新的形勢,師生應當緊密結合情感態度、教學方法與課堂過程、價值觀等多項目標,在此前提下構建雙向性的互動模式。在具體進行教學目標確定時,一要遵照以學定教,要關注學生怎樣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二要做到為學設教,關注“全體”,充分挖掘課文的情感因素。
關鍵詞:小學語文;以學定教;高效課堂
《搭石》這篇課文具有優美的意境,語句質樸且內涵豐富;通過塑造優美意境的方式來表現生活氣息。在本篇課文中,通過搭石形象的塑造來表述傳統美德,提倡了樂于奉獻的優良品格。因此,《搭石》這篇課文具備深厚的主旨及內容,文字并不艱深,但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
一、以學定教,要關注學生怎樣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改的指引下,教學設計的基本宗旨為轉變課堂目標,對于能力與實踐給予更多的關注。如《搭石》一文的教學設計中,可以依據新課標的學段目標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將目標設定為以下三個方面:認識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運用“讀—找—想—說”法、“讀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探究”法等理解“人影綽綽”等重點詞語,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以上教學目標提綱挈領,既貼近學生的知識水平,又讓孩子們能充分體會“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成就感,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感覺易于接受,讀得通透,學得愉快。在《完璧歸趙》一課的第二課時可以設計復述任務目標:請你以“藺相如來到秦國……”為開頭,用上“絕口不提、瑕斑、信以為真、理直氣壯、完好無損”等詞復述藺相如與秦王斗智斗勇的過程;在《軍神》一課的學習中,可以設計讓學生按照“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的順序概括沃克醫生為劉伯承做手術的全過程。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了抓住重點詞,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復述課文的好方法,而且將單元訓練的重點由易到難地凸顯了出來。上述以學定教的做法,定的是教學目標。與此同時,課堂教學有必要更重視學習環節,力求體現可操作性及實踐性。在此前提下,課堂教學就可以用來檢驗學生是否具備優良的實踐能力。因此,對于實踐給予關注的做法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愉快生成的有力舉措。
二、為學設教,關注“全體”,充分挖掘課文的情感因素
語文課堂中的閱讀教學有必要密切連接師生,在此前提下構建了師生在課堂中互動與交流的橋梁。師生之間借助心靈的交流,就能超越對于課文的表層理解,進而深化同學們的情感體驗。通過文章的閱讀,師生就能體會出平日生活蘊含的豐富情感,進而體會到深層的思想與主旨。通過表述樸素的情感,讓人感覺到深層的心靈共鳴。所以,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應在充分關注全體學生“學”的前提下挖掘情感因素。教師通過講解課文,讓同學們感覺到質樸深厚的感情和意蘊,進而體會出鄉親們在搭石中蘊含的美好與樸素感情。
一位獲市級一等獎的老師在《搭石》一課的教學中,設計非常巧妙,關注了全體,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學法設計上,主要采用“讀—找—想—說”法、“讀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探究”法等,由淺入深,引導學生感悟文本,突出學生“讀”的主體地位。整節課的教學流程則設計了“情境導入——‘引搭石,整體感知——‘話搭石,精讀品悟——‘擺搭石,自主探究——‘走搭石”四個主要環節,最后通過總結全文,升華了課文主題,借助生動感人的視頻資料和作業任務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發現身邊的美。在“情境導入——‘引搭石這一環節,利用幻燈片設計了“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什么是搭石?”這一學習任務,讓學生認識了搭石以及搭石與家鄉人的密切關系。在“精讀品悟——‘擺搭石”這一環節則讓學生運用“讀—找—想—說”的方法,讓學生在抓住重點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句,從中體會家鄉人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優秀品質。教是為了不教,在“自主探究——‘走搭石”這一環節中,教師又設計了簡單實用的學習任務單,讓每一位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運用學法,理解“走搭石”的人情美。為學生的“學”搭建了支架,變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真正把“自主學習”和“關注全體”落到了實處。
在語文課堂的進程中,師生有必要密切配合,共同致力于提升閱讀課堂的綜合實效。因此,閱讀課堂應當體現動態性特征,在教學設計中應注意做到精講精練,有的放矢,落實“三維”目標,特別是設計教學目標,一定要輕負擔、重高效,服務于課堂、服務于學生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尹艷宏.以精閱讀引領小學語文的進步[J].新課程(下),2014(5).
[2]龍秀清.如何實現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J].才智,2014(13).
注:本文為中央電化教育館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規劃課題《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課程設計的探索與實踐》(備案號:1146211035)研究成果。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