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翠萍
摘 要: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科是基礎學科,在基礎教育中占據關鍵地位。我國素質教育的推行,要求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實現語文教學科學化和多樣化,在語文教學中引入音樂媒體,可以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主要針對音樂媒體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應用策略進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給予我國教育行業以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音樂媒體;小學語文;深度融合;應用策略
音樂是人類古老的藝術形式,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強烈的感染力,通過音樂傳遞思想、營造意境,激發人們對生活的追求。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通過音樂媒體開展教學,可以優化教學氣氛、營造教學情景,帶給學生不同的感官刺激,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音樂媒體的作用
音樂媒體主要包括電腦、手機、電視以及錄音機等傳統設備,在新媒體盛行的新時期下,多媒體技術更是被廣泛應用于教育中。實現語文教學與音樂媒體的深度融合,主要是指在教學中應用音樂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為課堂添加音樂元素和藝術色彩。其可以彌補當前語文教學中所缺乏的情感因素,同時通過具有藝術魅力的音樂,可以帶給學生聽覺的享受,而舒緩優雅、節奏輕緩的音樂也可以緩解學生的緊張心理,讓學生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參與到語文教學中。
同時,在語文教學中應用音樂媒體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音樂的獨特感染力,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課文思想與情感,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深入地了解課文知識,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同時,豐富學生的思想與情感,實現語文學習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的充分融合。
二、音樂媒體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應用策略
1.攜情入境
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尚未成熟,思考問題主要通過形象思維,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針對小學生這一年齡特點,通過音樂媒體導入教學內容,通過想象奇特以及構思巧妙的音樂攜情入境,抓住語文教學與音樂媒體的融合點,渲染課堂氣氛、調動學生情緒,拉近課文與學生的距離,進而為教學奠定情感基礎。教師一定要深度挖掘教材,發現課文中所蘊含的人文價值和情感價值,創設出符合學生特點、激發學生興趣的音樂情境,讓學生融入課文之中。
例如,在學習《蓮葉青青》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鳳凰傳奇十分流行的一首歌曲《荷塘月色》,教師在歌曲的歡樂節奏下,與學生共同欣賞這篇課文,緩緩流淌的荷塘,美麗高潔的荷花,同學想象著魚兒在荷塘中歡快地游動,進而體會這篇課文所營造的美好意境。
2.情文共織
語文學科具有較強的人文性和藝術性,很多課文中都蘊含了人生的哲理和豐富的情感,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以及生活閱歷等多方面原因,不能深刻領悟到課文中的思想境界和情感世界。因此,教師要通過音樂媒體,以音樂的形式來傳遞課文中蘊含的情感,通過情文共織的方式,幫助學生體會到課文的思想和情感,實現教學內容的釋放和延伸。
例如,《山海關》這篇課文,其講述了長城的具體構造,表達了作者對我國古代文明的感嘆,和對長城的贊美。教師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課文的思想情感,可以為學生播放費玉清先生所演唱的《長城我夢》這首歌,通過歌曲幫助學生了解這篇課文所表達的思想與情感,讓學生在傾聽歌曲歌詞和旋律的同時,實現情文共織,
3.情溢于文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音樂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情感與思想,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由于小學生年齡特點,其表達效果要優于教材文本。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音樂的形式結束整堂課,可以促使學生的思緒隨著音樂而延伸,進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例如,在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通過學習,學生了解到,這首詩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別自己的老朋友孟浩然,雖然兩位都是灑脫的詩人,但是離別總是深情而難過的。在教學結束前,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祝福》這首歌,讓學生在深情回味中結束對這首詩的學習,實現情溢于文。又如,在學習《憶江南》這首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其改編為民歌,并且組織學生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加深對這首詞的印象和理解,展開想象的翅膀,聯想詞中的場景。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認知能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將語文教學與音樂媒體充分融合,在素質教育的要求和理念下進行語文教學,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氣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忠艷.音樂媒體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應用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14(12):125-128.
[2]張永青.試析音樂媒體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14).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