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凱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備受關注。小學體育教育是小學生強健體魄,樹立健身意識的最佳方式。學校體育教學常用分層教學法來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通過了解學生的運動基礎和興趣特點來實施體育教學,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主要分析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身心健康;分層教學
小學體育是一門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課程,它能讓學生養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在義務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采用分層教學讓學生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對不同體質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內容,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進而培養他們終身鍛煉的意識。
一、體育課分層教學的內涵
不同的學生其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自身體質都不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按照某個綜合標準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在不同小組中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內容,以達到學生對所學內容最大限度的掌握,在傳統體育課程中,教師只機械地按照教學大綱教或者讓學生自由活動,很少分析學生的體能、興趣以及個性差異,這就使得學生難以發現自身優勢。在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師根據不同水平進行教授,能充分挖掘學生自身特點,提高學習興趣,這是對傳統教學的一種突破,是因材施教的一個典型應用。
二、分層教學的實施方法
1.充分了解學生,合理分組
小學體育教學進行分層教育先要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分組。在這之前,先要對全班學生的體質、興趣情況進行調查,調查方式包括學生的課堂表現、與學生及其家長的交流等。而后對每個學生的資料綜合分析并進行分類。例如,學生愛好是健步走、游泳、各種球類等,教師必須在分層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保證教學有條不紊地展開,教師還可以組織小組內部比賽,培養競爭與團隊協作意識,更能促進學生自主鍛煉。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根據學生不同的體質、興趣以及心理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還要及時與學生溝通,隨時了解學生的反饋信息,并以此做出調控,關注每個學生,讓學生都能取得進步。
2.設置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合理設置相對應的教學目標,在素質教育理念和體育健康課程實施標準的雙重指導下,分析體育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體育能力,而后科學制定教學目標,這個目標的設定也不能太死板,有些體質差的學生起點本來就低,要先慢慢引導他們積極參加體育課程活動,從最基礎的內容開始,循序漸進,在分層教學的總目標基礎上設立一系列小目標,每達到一個小目標老師都應給予肯定,一步一個腳印,學生的興趣與體能都會逐漸提高。例如,在“立定三級跳遠”教學中,可分為3個小目標,了解基本動作、熟悉跳時的協調動作到最后完美完成整套動作。對于體質較好的學生,則可以讓他們超進度學習,還可以引導他們發現自己的特長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3.對學生合理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小學體育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所以,教學評價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構建動態的評價體系。教師要采取多樣的評價方法,從多方面細微觀察,善于發現小學生在體育課上的點滴進步。處于這個年紀的小學生很感性,他們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羨慕的眼光,對于這種心理特征,老師就不能用一個標準衡量,更不能與其他學生比較,根據學生自身特點進行評價,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懷。例如,在《單腳接力跳》這部分內容,教師不能只根據誰跳得遠就表揚誰,應該從學生掌握動作要領的程度以及努力程度綜合分析。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學生會因此充滿動力,從而表現得更好。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互評和自評,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掌握得更透徹,還能發現自身不足,進而自我調整,爭取更出色地表現自己。
4.單獨輔導
世界的多樣性才構成了現在的精彩生活,小學體育學習也應保持多樣性。通過設置課外體育社團、興趣小組等形式來豐富體育課程教學,教師進行課外輔導,不是進行全班性質的補課,更不用額外增加課時,主要是開展“補差提優”活動,因為分層教學一般是對一個固定群體有明顯作用,對于運動能力處于兩個極端的學生效果不是太理想。因而對運動低能的學生,要從最基礎的內容勤加練習、耐心指導,循循善誘地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能夠自主進行鍛煉,從而逐步提高體育能力。對于體質好的學生,要給予單獨指導,挖掘潛力,選送特長訓練班。通過單獨輔導培養小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引導學生善于發現自身不足,進而不斷提高自己,使每個小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意識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總之,通過分層教學的方式,讓老師充分顧及每個學生的差異,確保因材施教的有效展開,消除學生的抵觸與自卑心理,使學生喜歡上體育課,并逐步培養競爭與合作意識,在享受運動中快樂成長。教師也應在此階段多研究小學生體質情況,以此豐富分層教學的內容,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楊天輝.淺析分層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6(2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