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宇?陳寧?孫群群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觀察法、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通過對黔南州農村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調查分析,找出影響黔南州農村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對存在問題提供解決思路,為提高黔南州體育教學質量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黔南州;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
2012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文《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中明確提出:要切實提高青少年學生健康水平,建立健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制度。2016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以中小學為重點,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對學生體質健康重視,是因為教育部體質測試數據顯示學生的體質下滑嚴重,體育課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周三節體育課如果能夠有效利用,學生體質下滑趨勢是能夠得到遏制。但是,目前,在體育課程中存在學生練習密度較低,負荷較小,一節體育課下來不出汗,放羊式教學,這樣的體育課是無效的或者低效的大量出現體育課程中,與此同時,黔南地區農村小學體育教學具有一些自身特征,偏僻農村小學體育教師不足,或者由有體育特長其他科目教師擔任,場地器材嚴重缺乏,基于此,本文對體育教學有效性進行研究,力圖提高體育課的質量,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貴州省數字圖書館收集近五年來所有體育有效教學的學術期刊和研究生論文,為完成本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二)問卷調查法
運用社會學研究方法編制了學生、教師調查問卷。
(三)專家訪談
依據研究的實際需要,用電話形式訪談全國知名的專家,包括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云南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教授及全國中小學體育教研員。
(四)觀察、測量法
運用觀察法,測量法,對新的有效教學模式驗證。
二、結果與分析
體育教學有效性是教師遵循體育教學過程的規律,能夠成功引起、激發和促進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在維持既定教學效率的前提下,相對有效地達到了既定教學效果并獲得既定教學效益的教學。它既具有有效教學的一般特點,也有體育教學的獨特特點。其含義包含“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其中,體育教學“有效果”,主要從學生有無進步方面得到體現,如學生在體能上是否得到提高,技能掌握上是否有進步,心理素質、社會適應能力是否加強等,它是衡量體育教學效果的最終依據。體育教學“有效益”,指通過教學活動,實現教學活動的價值,達成教學活動的目標,且教學結果吻合預期的教學目標,符合社會與個人的教學需求,更多的是關注好的、積極的學習結果,關注學生學習的良性的收益。體育教學“有效率”,是單位教學投入內獲得較多的教學產出。由于體育課堂教學活動本身可以看作是一種無形的精神性的生產活動,借用經濟學的概念,可以將體育課堂教學效率表述為教學效率教學產出教學效果。
(一)教學目標有效性調查分析
體育教學目標是師生在一定時期內達到的最終目的,主動地學習體育、衛生保健基礎知識,掌握基本的技術和技能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發展運動能力、培養思想品德的一種有組織的方法。通過對黔南州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目標有效性調查,體育教師有確定目標。但是,目標具體性、操作性不明確,實現目標的條件、時間、評價標準都不明確。
國家2011頒布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對小學階段水平一、二、三的教學目標做了明確的規定。黔南州農村體育教師的課時目標、學期目標、學年目標未與國家標準對應起來。
(二)教學內容有效性調查分析
體育教學內容是依據體育教學的目標選擇出來、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和教學條件進行加工的,在體育教學環境下傳授給學生的體育知識原理運動技術和比賽方法等。據調查統計,大球類項目中,籃球、排、足都有涉及;小球類項目,開設有兵乓球項目;體操內容有廣播體操、健美操、田徑等,每學期都有幾項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較多但學習效果差別不大。
(三)教學方法有效性調查分析
教學方法是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手段。通過對黔南州部分縣市調查發現,教師采用教學方法主要局限在講解法、示范法、練習法、游戲法,教學方法單一。其次,教學方法的選用未考慮學生身心發展水平,采用成人化的教學模式,許多農村體育教師,大部分接受過體育教育訓練,但他們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四)教學評價有效調查分析
教學評價是對整個教學過程價值判斷。《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評價不僅關心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通過對黔南州農村體育教學評價發現,評價集中表現為:簡單動作技能的對與錯,對學生個體差異及學生有無進步的關注度較低。
(五)學生學習有效性調查分析
調查發現,黔南州農村小學學生身體素質較差,尤其是少數民族村落,存在大量留守兒童,兒童面黃肌瘦、營養嚴重不良、身高偏矮、身體素質偏差等現象仍未得到改善。這部分學生喜歡上體育,不喜歡上體育課,體育老師未結合他們的身心安排教學內容,學生未對體育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更談不上學習的效果。
三、黔南州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低效原因分析
(一)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知識、技能差
黔南州農村體育教師,學歷層次較低,以大專為主,還存在其他學科教師教授體育課程現象,國家雖然頒布《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但體育教師對其不理解,更無法實施。其次,對基礎體育教師培訓較少,培訓間隔時間較長。
(二)體育場地、設施、教學條件差
體育場地、設施是課程的載體,體育課程對場地、條件依賴極強。通過調查黔南州農村小學,筆者發現,大部分學校有1個籃球場、若干個水泥兵乓球臺。體育教師上課程內容有限,學生感興趣項目很難開發出來,體育課仍舊是“兩球一哨”的現狀。
(三)家庭、教師、部分領導重智輕體
教育應提倡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教育只關注智力的發展。其次,體育教師對自身的要求較低,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惡性循環。再次,領導對體育的支持力度較小,尤其是中小學體育。
(四)體育教育過程缺乏監督機制
體育教育在實施過程當中,越往下越變樣,基層實施的現實狀況完全走樣了。究其原因,各級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基層小學領導重視主課,對體育課關注較少,沒有對應標準評價體育教師上課的好與壞。
四、提高黔南州農村小學有效性路徑思考
(一)系統優化教學設計
體育課的授課過程是一項系統化的操作程序,系統中各要素優化整合,才會產生最大效果,教學目標確定必須具體性、可測量性,以及每節課教學目標與學期、學年、學段教學有效統一。其次,精確掌握好每個水平段水平身心特點、認知水平。另外,教學方法選用應依據教師自身的特點、教學內容、學生狀況、場地器材,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最后,對整個教學過程優點和缺點進行評價,系統考慮整個教學設計過程,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
(二)采用健康體育新模式
健康體育新模式是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率先提出的,在上海進行了廣泛實驗。傳統體育課教學密度提倡30-40%,但健康體育新模式提出密度達到80%以上,每節課安排有一定強度的體能練習。黔南州農村體育課教學密度不足10%,人數多、場地器材少、教師教學組織設計不合理等。因此,學生既達不到知識技能的提高,也達不到身體素質的提高,采用健康體育新模式,操作簡單,對有提高黔南農村體育教學效果有積極的意義。
(三)學校、家庭、社區、相結合
學生體質的提高,依賴于學校體育課、教學效果等,體育課程主要任務是教會兒童更多的知識、技能。但知識技能的掌握還需要課后花大量時間鞏固。因此,提高體育教學效果,需要多方面協調努力,學校領導的重視、體育教師職業的忠誠度、專業技能、家庭父母親親自參與示范、社會觀念的轉變等等。
五、小結
本文通過對黔南州農村體育教學有效性現狀,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學生學習等有效性進行了現狀調查分析,并對黔南州農村體育教學低效影響因素: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知識、技能差;體育場地、設施、教學條件差;家庭、教師、部分領導重智輕體;體育教育過程缺乏監督機制;最后,對黔南州農村體育教學有效性改進,提出了幾點思考:系統優化教學設計;采用健康體育新模式,學校、家庭、社區、相結合。
參考文獻:
[1]宋菊英.合理運用游戲提高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J].學校體育學,2014,27(4).
[2]劉巖,曲可佳.遼寧省農村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體育科技,2017,38(1).
[3]白建成.農村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4(3).
[4]趙麗穎.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6,27.
[5]王曉強.談提高農村初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方法[J].教學方法,2017,2.
(作者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