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國內外現代學徒制的發展歷程及現狀進行了對比評述,分析了以葉水福訂單班培養模式的現代學徒制的優勢所在,并從節約教育資源配置、促進雙師隊伍建設和提升學生專業素養三個方面闡明了現代學徒制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影響以及訂單班培養模式所體現的現代學徒制對天津物流業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 對比評述 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F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6(c)-182-02
2014年5月,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一文中提到“開展校企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標志著我國職業教育已進入加快發展的階段,同年9月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一文提到“現代學徒制推動職業教育體系和勞動就業體系相互發展,拓展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成長通道,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戰略”,可見現代學徒制成為現代職業教育新一輪改革的人才培養方向。所謂“現代學徒制”是傳統的學徒制培養模式與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相結合,即學校、企業之間深度聯合辦學的現代職業教育模式,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1 國外現代學徒制發展現狀及其比較研究
國外學徒制起源于中世紀,是當時極為盛傳的一種教育方式,隨著職業教育的壯大而衰落。國外與學徒制相關的研究主要表現在對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每個國家對于職業教育的定義和職業技術技能培訓的界定各不相同。有些文獻只闡述了現代學徒制所具備的“現代”屬性,有些文獻詮釋了學校職業教育與學徒培訓之間的關系,而研究校企融合、運行管理體系的文獻并不多見。
目前,多數歐盟國家以及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國都建立了或正在摸索如何建立國家現代學徒制系統使之更好地適應現代化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西方現代學徒制呈現多元化、差異化發展,其研究以國家為主體,針對學徒制相關法律規定的教育群體、學制年限、學時總數、學習內容以及職業資格認證等相關內容進行了深入研究,已經探索出適應本國發展且效果顯著的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體系,如德國的“雙元制”、英國的“工學交替”以及新加坡的“教學工廠”模式等。
1.1 德國
堪稱職業教育典范的德國“雙元制”,其比重已經占據了德國職業教育體系的半壁江山。德國雙元制是政府牽頭的前提下由職業院校和企業共同合作參與以達到校企雙方同時培養人才的模式。在此模式下,企業與學校是兩個重要的教學機構,近幾年來,所謂的第三支教學力量跨企業培訓中心也越來越重要。學徒通常是由雇主直接招募的,與企業簽訂學徒合同,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在企業參與實際生產來培養實踐技能,一般而言,每周學徒在企業的培訓與在學校的脫產學習時間比為7:3。在整個培訓期間,學徒要經過中期考試和結業考試兩次大考,考試分為筆試和實際操作兩部分,結業考試通過后,學徒才可獲得由行業協會頒發的全國通用職業資格證書。通過雙元制的校企合作模式,企業對社會需求型技能人才的培養起到了積極引導和推動的作用。與新加坡葉水福訂單班培養模式的現代學徒制相比,在雇主招募學生、簽訂學徒合同等前提準備方面均相同,在結業考試合格之后也會授予證書,但并非行業協會頒發的全國通用職業資格證書,可見我國在學徒制受訓體系中并設有一個統一的行業結業標準。
1.2 英國
當前的英國學徒制模式按照年齡依次分為青年學徒制、前學徒制、學徒制、高級學徒制和高等學徒制五個層次,各層次的學徒制都分別對應不同等級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該國學徒制項目均有各自的學徒制框架,該框架是由行業技術委員會與企業根據國家職業標準聯合開發確定的,所有框架都包含能力要素、知識要素、關鍵技能等內容。學徒培訓分配給企業和培訓機構,雇主負責企業實踐培訓并給予學徒相應工資報酬,學徒的理論知識在培訓機構獲取,并且企業和機構培訓按照一定周期進行即“工學交替”,學徒不用支付任何學費,學習期限因個人能力和職業不同而存在差異,一般為1~4年。與我國的大多數訂單班、頂崗實習、校企結合等模式的現代學徒制職業體系相比,除了在企業培訓實踐技能以及學校傳授知識理論方面相同之外,其他在受教群體、學時年限、資格認證等方面均存在差異。
1.3 瑞士
在瑞士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后,選擇進入企業當學徒的學生成為瑞士制造業的中間力量。
瑞士的學徒培訓時間一般為2~4年,學徒與企業簽訂合同后備案于教育部門或行業公會,方可接受正規的學徒培訓。學徒培訓由行業培訓中心、企業和職業院校三方共同實施,企業提出培訓內容要求,行業與學校負責制定培訓標準,學校與企業共同實施教學,行業監督培訓質量。學徒身份確定后,開始階段大約一半時間在校學習,一半在企業實踐,隨著學徒年資增長企業實踐時間多于在校學習,最后一兩年就會全年在企業學習。合同期滿并考試合格,學徒便可獲得聯邦頒發的技能證書。在我國,諸多形式的學徒制職業教育培養模式也會在最后階段將學生的全部學習重心移位于企業,有利于實現學生在各方面做到走出學校步入企業的良好過渡。
1.4 新加坡
新加坡的現代學徒體制現在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的“教學工廠”為典范的職業教育模式,為新加坡培養出大量優秀人才,為此次新加坡葉水福訂單班模式的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研究奠定了基礎。“教學工廠”模式是發現大專院校畢業生無法很快適應工作崗位需求,在企業要求學校重視實踐能力培養的前提下,借鑒德國“雙元制”而產生的一種教學模式,此模式要求在學校的教學環境內營造企業實踐環境,并將二者緊密相互融合。其內涵體現在“模擬、模仿、融合”的教學理念,辦學模式特色主要體現在企業、學校、教師、學生高度參與的課程體系開發,課堂環境高度仿真的課程教學以及學生自主學習不斷創新的學習模式。這與我國校內企業實訓基地極為類似,為了使學生的學習情境更貼近企業工作環境,始終還是將學習地點與企業實踐地點無縫對接更為穩妥,因此新加坡葉水福訂單班的培養模式在為貼合工作實景培養企業需求型人才方面更勝一籌。
2 中國現代學徒制的發展及研究現狀
學徒制啟蒙于原始社會,發展于封建社會。雖然一直沒有得到認同,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學徒制也在不斷進步革新。眾多學徒群體存在于社會各行各業,尤其在職業技術教育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中國現代學徒制從最初舊社會學徒制的改造時期、傳統學徒制的改革時期以及傳統學徒制的終結時期再到現如今的現代學徒制的試點時期并且在教育理念不斷革新的同時試點工作已經進入了全面推動的階段。中國現代學徒制在傳統學徒制的基礎上深度融合西方現代理念,將學徒制與院校職業教育相互聯合,將學徒制的發展歷程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為企業和社會培養出更符合職業教育理念的新型技能人才。
2011年全國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國家試點推進會上,正式提出進行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職業院校與企業行業在政府的協助下密切合作,在實踐教學環節采用“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共同培養出集必要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技能于一體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現代學徒制”試點實踐符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明確“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的要求,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培訓人才,不斷提升企業價值”的要求。江西省新余市試行以現代學徒制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改革之后國內的“現代學徒制”在職業院校掀起高潮。就目前而言,即使我國現代學徒制的定位是培養高級技術技能人才,但整體并無統一概念,可歸納為以下三派。
(1)定義現代學徒制為一種人才培養模式,主要論述于高校人才培養層面,如謝俊華發表《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一文中指出“現代學徒制是通過學校、企業的深度合作與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
(2)定義現代學徒制為一種職業教育制度,主要論述于國家教育層面。如孫佳鵬、石偉平等將現代學徒制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構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體系。
(3)將上述二者相互融合,定義現代學徒制不僅是職業教育制度,而且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如趙鵬飛、陳秀虎等發表《“現代學徒制”的實踐與思考》一文中指出,現代學徒制是將傳統的學徒培訓與現代學校教育思想結合的一種企業與學校合作的職業教育制度,是一種新型的職業人才培養實現形式,校企合作是前提,工學結合是核心。
中國現代學徒制的困境是“學校熱,企業冷”,隨之帶來學徒制試點院校的積極性不斷消減,如何帶動院校積極性,使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最終服務于行業、企業,并且探索出適應于中國國情的“現代學徒制”變得任重而道遠。
3 現代學徒制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影響
現代學徒制是校企合作以達到培養企業社會需求型人才的一種模式。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職業院校逐漸意識到應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深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校企合作試行現代學徒制成為創新校企合作制度、增強職業教育效果的新途徑。
3.1 節約教育資源配置
我國職業教育面臨著資金不足的現狀,在現代學徒制體系下,企業、學校、學生三者通過合同明確責權利的關系,將教育關系與勞動雇傭關系聯系起來。企業分擔部分或者所有的教育費用,這樣使得教育資源得以節約。
3.2 促進雙師隊伍建設
經濟社會不斷進步,技術不斷提升,產業結構不斷調整,教師的企業經驗也應不斷更新,因此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的必要性日益凸顯。結合職業教育的實際要求,在企業的需求指導下,制定教師輪流培訓制度,有利于推動職業院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建立實踐企業基地,采取定期實踐制度,不斷進行交流與學習,有利于專業調整與課程改革。
3.3 提升學生專業素養
現代學徒制通過學校與企業聯合辦學,不僅提高了工作崗位上專業知識的動手實踐能力,而且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從多方面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從而達到職業教育中以培養高素質的專業技能復合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
4 葉水福訂單班為代表的現代學徒制模式對天津物流行業的影響
隨著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正式掛牌,作為北方第一個自貿區,天津自貿區將肩負起深化改革,促進貿易等重要使命,在自貿區建設過程中,物流、國貿等商科類國際復合技能型人才將成為天津自貿區乃至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急需型人才。為了迎合自貿區建立以及京津冀發展的共同需求,以葉水福訂單班為代表的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模式應運而生。在政府的協助下,通過中外合作的現代學徒制的校企結合培養,不僅僅在國際化技能型人才培養方面有所突破,而且使工學結合的專業建設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從而最終達到企業、學生及院校三方共贏。
參考文獻
[1] 馮科,姚瑩.“現代學徒制”國內外現狀研究[J].商,2015(44).
[2] 蔣競芳,吳雪萍.英國學徒制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08(34).
[3] 張南南.澳大利亞新學徒制的特點及發展趨勢[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5(3).
[4] 徐麗,張敏.從國內外學徒制的變遷看我國現代學徒制的發展[J].教育與職業,2015(11).
①基金項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中外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研究》(VE4107)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何婧(1982-),女,漢族,貴州人,本科,講師,主要從事英語語言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