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珍珍
摘要:為了適應時代潮流。高校應當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辦學目標加以明確,加大創新創業教育制度建設的力度,并開展較為豐富的教育活動。對學校及其社會教育資源做好科學的整合,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基于此,本文基于“互聯網+”的背景下,對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供以借鑒。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探索
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師資隊伍不完善、資源短缺等,特別是學前教育專業出現這種情況比較頻繁。顯然在基于“互聯網+”的背景下,科學引導該專業的學生能夠提高自身的創業能力,對推動我國教育行業的發展及其提高自身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一、“互聯網+”的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缺少必要的教育技術支持和創新。由于互聯網是處于開放的狀態,這樣就會對教師的綜合素質及其教育手段提出了諸多的要求。作為一名教師,不但扮演著傳授者的角色,而且也扮演著創新者的角色,在傳授學生創業知識及其理論的時候應當對互聯網技術做到熟練掌握。對于學生創業創新學習來說,不但要學習理論知識,而且還要學習技術知識。比如制作網站、SEO優化技術等,這些都是在基于“互聯網+”的背景下衍生出來的基礎技術。但是從當前的發展形勢來看,我國某些高校中創新創業教育并沒有開設相應的課程,這樣學生就無法熟練掌握“互聯網+”,也無法使技術得到系統性的練習。
(2)未對全面創業大時代的來臨做好充分的準備。隨著我國教育行業的不斷發展下,對于已經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往往是尋求穩定的工作,也就是當大學讀完以后找到一份薪資待遇較好的工作就可以了,這不但是家庭的期望,而且也是社會比較認可的一種形式。隨著當前互聯網技術的日益完善下,以往產業已經無法緊跟時代的腳步,這樣就會迫使很多畢業生投入到創業行列中,而他們創業往往出于找不到工作的形勢下才選擇的,這樣就會在某種程度上對創業風險意識沒有足夠的認識。尤其是在最近幾年里,我國對創新創業給予了大力的支持,然而基于“互聯網+”的背景下不但為大學生創業起到節約資金的作用,而且也為其帶來了更多的發展前景,諸多大學生有了自己的創業目標,然而還無法對全面創業大時代的來臨做好充分的準備。無論是對學生來說,還是就社會而言都為該專業的學生營造出更為優質的創業氛圍,并樹立新型的創業理念,為打破大學生對就業認識的局面性創造有利條件。
二、基于“互聯網+”的背景下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應對措施
(1)將創新創業精神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和核心。由于創新及其創業之間存在著息息相關的聯系,而創新創業精神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倘若不具備創新創業精神,那么在互聯網時代是無法獨自生存的。由于主動性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所在,較好的反映出在開展教學實踐活動中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主體行為,并把創新當作人生態度及其思考的形式,把創新逐漸演變成個人的內在精神及其氣質,最終把專業知識轉變成創業智慧。創新創業在和傳統就業形式比較的時候優點和缺點并存,創新創業教育主要的目的是促使學生意識到創業的難度和風險,進而激發起大學生內心深處對自主創業的熱情,在全民創業的把握機遇,實現夢想。
(2)以人為本,以網為場,聚合資源。遵循“以人為本、揚長合作”的辦學宗旨,學校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挖掘學生的潛在價值,實現自我創新的價值,進而形成人人能創新、人人敢創業的校園作風。在人的基礎上,還應當打造以下兩種平臺:一種是智力平臺,簡單的說是以工作室的模式收集校內及其校外的資源;另一種是硬件平臺,學校能夠與互聯網運營商保持良好的溝通,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數字化校園,進而為創業創業教育提供優質的網絡條件,為得到更多豐厚的資源創造有利條件。
(3)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技術,增強師資力量。互聯網給以往的行業帶來了諸多的發展前景,例如市場細分、業務開展等相關營銷形式發生了質的改變,顯然數學具有的前瞻性特點對培養創業人才有著積極的意義,對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進而促使學生在思考及其實踐教育活動中形成良好的創新能力。不僅僅如此,很多教學和研究中使用的“頭腦風暴”教學法,讓不同的學生和老師在交流和探討中激發出思想的火花,重視學生獨立思考的精神,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扎實的基礎。在基于“互聯網+”的背景下開展創新創業教學活動中,一定要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引起必要的重視,這樣就需要教師應當對比較新型的教學技術進行大膽的嘗試,進而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通過以上內容的論述,可以得知: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下,促使其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獲得了普遍的認可,并開發了相應的教育平臺,這樣才可以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渠道及其資源,進而將學生學習課程的質量加以提升。
(作者單位: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