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曉東
摘要:觀察是指人對周圍事物或現象進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現象的本來面目,研究和確定它們的性質和關系的一種心理現象。在初中數學的教學活動中的觀察,就是有意識地對事物的數和形的特點進行感知活動,即對符號、字母、數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數學關系式、命題、幾何圖形的結構特點進行察看。
關鍵詞:初中數學;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提高素質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4-0039
初中數學是一門學習簡易的數學運算和圖形關系知識及其初步應用技能的課程,以現代公民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作為基本的教學內容。數學教學要根據數學本身的特點,著重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運算能力、處理數據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數學信息的表達和交流能力。觀察能力對于數學學習中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都具有直接或間接的促進作用。無論是圖形的識別、數據之間關系的把握,還是基本規(guī)律的發(fā)現、綜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都離不開認真、仔細的觀察。同時,數學活動中的觀察并不狹義地指直觀的考察,需要眼、腦并用,而且觀察的對象也并非都具有直觀的形象。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實現數學教學目標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素質的需要,也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質量和課堂教學效率的需要。那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呢?
一、激發(fā)濃厚的觀察興趣
學習是由內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內在的動機比外驅力更活躍、更持久,更具有主動性,而興趣則是內在學習動機的集中體現。激發(fā)學生對觀察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可采用許多方法:1. 以美引趣。學生對美具有一種近乎天然的向往。數學具有自身的魅力,數學美集中在數學的簡單、統一、對稱、奇異等方面。數學圖形所展現的外在形式美、數學的抽象概括性所體現的簡單統一的內在美、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所呈現的對稱美、數學思想所表現的奇異美的原則,充分利用數學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并發(fā)掘數學中的美,就能激發(fā)學生對觀察的濃厚興趣,激勵學生求知的強烈愿望。2. 以用促趣。引導學生觀察并解決實際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真正認識觀察在解答數學問題的重要作用,更能培養(yǎng)學生持久的觀察興趣。3. 以成導趣。成功的體驗,能使學生產生愉悅的內心激動,使其增強學習的信心。在數學教學中,學生觀察的對象是圖形、數量關系、邏輯過程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鼓勵學生主動觀察,為學生創(chuàng)設獲得成功的機會和條件。
二、培養(yǎng)正確的觀察方法
初中學生在心理上缺乏觀察事物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在掌握知識經驗的水平上缺乏觀察的能力和數學教學的特點,因此,只有注重對學生觀察方法的指導和培養(yǎng),才能保證觀察的正確性。首先,要引導學生在觀察時把握合理的順序,養(yǎng)成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體的觀察習慣。發(fā)現不合理的觀察方法,應通過示范分析及時指出,加以指正。其次,要引導學生懂得觀察的漸進性,養(yǎng)成反復觀察、仔細觀察的習慣。要真正提示內在規(guī)律,需要從不同的數學角度出發(fā),進行廣泛的觀察:既要觀察事物表面的、明顯的特點,還要觀察內在的、隱蔽的特征;既要觀察已知的材料,又要觀察未知的、隱含的關系。再次,要引導學生了解常用的觀察方法(如分類觀察、從一般到特殊的觀察、從特殊到一般的觀察、對比觀察等),掌握觀察的一般步驟: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制定周密的觀察計劃,做好有關知識的充分準備;在觀察過程中做好觀察記錄;觀察后對得到的材料進行整理、分析、歸納和總結。通過一定時間的訓練,讓學生能夠較為熟練地自主觀察。
三、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品質
觀察不是消極的注視,不是被動的感知,而是一種“思維的知覺”,是智力發(fā)展的基礎。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時,必須十分重視觀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確性、深刻性等良好觀察品質的培養(yǎng)。1. 培養(yǎng)觀察的目的性。初中學生對觀察材料缺乏全部感知的能力,總是有選擇地以少數事物作為知覺的對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觀察對象敘述的語言要準確,提出觀察任務時目標要明確,分析時要緊緊圍繞確定的觀察目的。2. 培養(yǎng)觀察的全面性。觀察的全面性,要求通過觀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組成部分和相互聯系;在較為復雜結構的圖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種屬性;指出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感知對象所能發(fā)生的各種可能性。在觀察中,由于學生缺乏對事物之間內在聯系的全面理解,導致感知的對象不能反映各種可能的現象經常發(fā)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屬性,在初步觀察的基礎上,分析觀察對象內在的規(guī)律性,鼓勵學生依照一定的程序,深入觀察。同時,教師要及時對觀察的結果提出自己的觀點,與學生相互討論,對學生觀察中出現的遺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補救,使觀察結論全面、完整。3. 培養(yǎng)觀察的精確性。觀察不能僅僅滿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還要精確把握事物的特征,對不同事物既能發(fā)現它們的相似點,又能辨別它們的細微差別。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如列表比較、對比觀察等,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通過形象直觀、富有動感的圖片、畫面,啟迪學生發(fā)現觀察對象的特征,揭示觀察對象的本質。4. 培養(yǎng)觀察的深刻性。觀察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觀察必須始終與思維訓練緊密結合,尤其要重視對觀察對象隱含條件的發(fā)掘,通過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逐步使學生的數學思考意識抽象概括化、思考對象形式化、思考過程邏輯化、思考結果應用化。
總之,數學教學必須十分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要運用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通過訓練,使學生掌握觀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觀察品質,逐步養(yǎng)成主動觀察、善于觀察的習慣,使數學教學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劉南強.淺論初中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學習(上),2011(5).
[2] 薛峰濤.新課標下初中數學興趣的培養(yǎng)[J].陜西教育(行政版),2010(Z1).
[3] 張孟君.淺談數學教學中學生參與意識的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1(20).
(作者單位:江西省尋烏縣第三中學 34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