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伶
摘 要:按想象所形成的形象有無獨創性,想象可分為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小學作文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訓練題應根據這兩種想象設計,結合教學實踐,本文闡述了作者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及其教學探究實踐過程。
關鍵詞:作文教學;想象能力;再造想象;創造想象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在語文課程目標的總目標第4條提到:“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闭Z文學科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工具性特點為想象力的培養提供了無可比擬的優越條件。想象是創造性的土壤和先導,尤其是學生作文,缺乏想象力,文章就飛動不起來,就不會異彩紛呈、風韻各具,要想寫出高質量的作品,只能是一句空話。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嚴格地講,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庇纱丝梢?,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是不容忽視的。
按想象所形成的形象有無獨創性,想象可分為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小學作文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訓練題應根據這兩種想象設計。
第一種,再造想象型訓練題。再造想象就是根據語音的表述或非語言的描繪在頭腦中形成有關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在二年級上完《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課后,我進行了一次小練筆,讓學生用一段話寫寫雷鋒叔叔背年邁的大娘時的情景,讓學生去想象當時的天氣道路,雷鋒的神情、動作等,為三年級的寫作做好鋪墊。在上六年級的作文時,有一個單元要求學生自命題寫一篇詠物言志的作文,針對學生寫這類文章易于蜻蜓點水,就物寫物的表面化現象,我先讓學生重溫《詠梅》、《梅花》、《白楊》等課文,并指點學生,要想寫好這篇文章,必須把所詠之物作為觸發感情的導線,先要對“物”的特性作精細的觀察,深入挖掘,繼而展開想象,托物詠志,用具體事實表現某種抽象的道理,這樣文章才會優美動人。然后以《荔枝蜜》為例,來給同學們挖掘這篇文章起首通過寫蜂蜜來間接贊美蜜蜂,但更多的是直接贊美蜜蜂。在文章末尾處作者通過視點轉移的設施來完成兩個事物的銜接,當咱們參觀“養蜂大廈”,贊美蜜蜂,為蜜蜂的寶貴精神激動不已時,作者又將視野移向遠方,“透過荔枝樹林”展示出原野遼闊的實際情形,“望著遠遠的原野,那邊正有農人立在水田里辛勞地分秧插秧”,如許自然地由蜂寫到人,這里作者捉住了人和蜂之間的共同點。贊頌蜜蜂也是頌揚勞動人民,蜜蜂在釀蜜,給人們帶來清香、甘甜,農人“現實也是在釀蜜—為自己、為他人、為后世子孫釀造生存的蜜”。
其中一位同學《梅花》一文中這樣寫道:“梅花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立志奮發的激勵,梅花的色艷麗而不妖,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梅花的姿,蒼古而清秀,難道,這不正是我們的建筑工人么?他們無論嚴寒酷暑,無論刮風下雨,無論天寒地凍,他們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地工作著。我要學習梅花,我要做一個像梅花一樣的人?!?/p>
從中,不難看出,由物及人,由想象而本質的聯想,在寫作中,托物言志,有深化主題的特異功能。
再造想象作文規定了思維的范圍,這是以已知為基礎的,根據事物的發生、發展去推測結果;根據事物的過去和現在去推測未來;根據熟悉的事物去推測生疏的事物。它的主要優點在于培養想象能力的同時,訓練了學生審題、認識、判斷、分析等方面能力。
第二種,創造想象型訓練題。這類作文不依賴有關的限定而全憑學生的想象來完成,最受學生歡迎。對于十來歲的青少年學生來說。世間的一切都充滿著奧秘,充滿著希望。創造想象型作文正好適應了他們這種心理特點。我在上小學六年級的作文《假如我是......》、《二十年后的自己》等,就是通過想象給學生一個設計自己、表達心愿的機會。這樣的作文有啟迪性和誘發性,往往使學生思緒活躍,易于展開想象。許多同學自覺地很瀟灑的把自己放在科學家、藝術家、超級神探等熱門的職業上,做出赫赫不凡的成績。另外,我也會布置一二創造想象型的作文,如《一個動人的故事》等題,學生寫作起來,就會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象晉代文學家陸機所論述的那樣:“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
要支持激勵誘導學生大膽幻想:幻想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里的事;幻想天上地下,云里霧里,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事,如發現閃光之處及時加以肯定表彰。如果我們努力地最大限度地激發其思維,促其智慧閃射光彩,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又何愁不能培養和提高?
實踐證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有助于開拓學生的思路,增強學生思維的敏捷度和靈活性,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這對于造就新一代開拓型、創造型人才,無疑是具有重要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