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高
摘 要:根據我國實際教育現狀,國家對教育體系出臺了相對應的改革政策,促進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那么對于小學語文教育來說其改革上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傳統教育方法經過了漫長時間的發展,基本上已經是教師們的一種固有思維,致使學生語文綜合素養較差。根據實際的分析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現實情況,本文提出了情境教學方法,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積極主動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下面就此問題做簡單的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初探
漢語作為我國的國語其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就更加凸顯出來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性。對于小學生來說正是教導其成才的重要階段,因此小學的語文教師一定要摒棄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要敢于創新思想,創新教學方法,就目前來看情景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培養孩子主動參與學習的能力,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對小學語文教學是有重要意義的。
一、情境式教學的意義及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情境教學方法是非常好理解的,就是要求教師在進行語文知識講解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創造相關的情境,一種想象教學,讓學生將知識與自己的感情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教學時一定要根據教材內容,聯合實際情況,來創設意境;利用實物演示情境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利用表演、音樂、圖畫等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等等。毫無疑問,情境式教學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極大的作用,而眾所周知,興趣是激發學生認真學習的最佳途徑。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式教學法顯得更為必要。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注重于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們的自主性受到極大的束縛,這樣沉悶的教學氛圍顯然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而情境式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事實上,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經過這么多年傳統教育的發展,很多老思想已經同化了教師的思維方式。經過長達半個世紀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學都走不出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大大降低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教師的教學方比較單一枯燥,學生們的學習方法也是千篇一律。很多學生對于語文的理解就是,語文的學習就是讀課文、寫生字、做練習題然后應付考試就可以了,這都是傳統教學方法的狹隘之處。傳統的教學模式的缺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小學語文教師的思維比較傳統,認為上課就是學生跟著我的想法走,填鴨式教學,讓學生學習很被動,學生如同機器一般接收教師灌輸的知識,降低了學習效率。其次,大部分學校的教育模式,就是用分數衡量學生的能力,老師們也就為了考試而教,學生們也是為了考試而學,根本上忽略了學生的自身情感。最后,傳統教學模式教學老師是課堂的主人,忽略例如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學生選擇的權利。這種種的教學現狀,大大阻礙了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情境教學的應用,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能力,促進了學習效率,是目前非常適合我國教育現狀的教學方法。
二、情境教學法的運用
情境創設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利用多媒體來創設情境,通過音樂、圖畫、表演等來創設情境。情境創設可以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設來進行導入,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來活躍課堂氛圍,或者最后通過情境創設來進行知識的拓展與延伸。當然,具體實施,則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來進行創設,才能在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活躍課堂氣氛的基礎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利用情境教學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般。那么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于本節課知識的講述有個好的導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更多的是受興趣支配。若在導入時就能很好地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之后整堂課的學習都大有裨益。如教學一年級的識字內容,對于“樹林、田野、花叢、蝴蝶、螞蟻、蟋蟀、蜻蜓”等的教學,鑒于許多學生對其中的“螞蟻、蟋蟀”等沒有直觀的了解,教師在教學前就可以借助多媒體以動畫的方式向學生進行情境展示:春天的田野可真熱鬧,遠處是一片片的樹林,田野里開滿了各色鮮艷的花,花叢中蝴蝶飛舞,蜻蜓也點水般在花朵上跳舞,幾只螞蟻爬進了花蕊里,蟋蟀彈著鋼琴……然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并說出自己從動畫中發現了什么。之后再將動畫中的各種事物名稱與識字內容進行對照,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些字的印象,有效提高識字效率。
2.通過情境創設,活躍課堂氣氛
小學生本就是一個特殊的年齡段,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如果生硬的教授知識,他們難免會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師的課堂氣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以通過情景的創設,活躍課堂氣氛。從而使學生注意力集中起來。如教學生讀“O”的音,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活動來進行情境創設,以此來活躍課堂氣氛并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組織小活動:模仿公雞報曉的聲音“喔喔喔喔……”,看誰學得最像。這樣,學生們興味十足,課堂氣氛得到了有效的活躍,學習效率自然也就隨之提高。
3.通過情境創設,拓展延伸知識
“學以致用”,我們都知道知識的學習是為了將來更好的應用,教師的教學教會學生的不只是生硬的文字,更是文字字里行間透漏出的道理,是將來做人做事的基礎,讓學生學有所感,對知識有所啟發。如教學《秋姑娘的信》,教師先引導學生明確,秋姑娘的寫信內容與季節有著極大的關系,因為秋天過了是冬天,所以她是告訴朋友們準備過冬的。學習了課文后,教師就可以通過情境創設來進行知識的拓展延伸。比如讓學生仿照《秋姑娘的信》,寫一篇《春姑娘的信》或者《給秋姑娘的回信》等等,在寫的過程中抓住季節特征。這樣,學生們可以將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三、結語
經過以上所講述的內容,我們深刻的了解到,傳統教學模式對于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發展的制約。而新課改充分的要求了,教師要創新思想,創新教學方法,教學中要多體現學生的主體思想,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而情境式教學模式,通過創設情境,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調節了課堂氛圍,最終提高了語文學習的效率。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創設教學情境,以上只是做了簡單的闡,以期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少月.談談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5(12):33-36.
[2]周敏.淺談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情境教學[J].空中英語教室:新教師教學,2014(1):26-28.
[3]武靜.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模式[J].學周刊,2016(9):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