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應急救援行動中,我們看到志愿服務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們也注意到由于專業能力的缺乏,志愿服務的效率大大降低。本文在論述志愿服務參與應急救援的專業能力不足的原因的基礎上,總結了通過加大激勵機制, 加強培訓,借鑒國外經驗等對策來建立一支專業的志愿服務隊伍,并希望藉此引發社會更多的研究和思考。
關鍵詞 志愿服務 應急救援 專業能力 提升
作者簡介:高文玥,南京工業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D630.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238
近些年來,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天津港爆炸事故等的發生,使得人類社會損失慘重,個人生命與家庭財產受到極大的侵害。在災害面前,我們看到了志愿者的快速行動與積極幫扶,但是,另一方面,當志愿者缺乏專業化,他們不僅救不了別人,而且可能成為被救者,反而給救援增加了負擔。因此,提升志愿服務隊伍的能力,對于應急救援來說是不可忽視的。
一、志愿服務參與應急救援的現狀分析
在應急救援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志愿服務隊伍的身影,當需要救援時,志愿服務往往能夠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幫助受災群眾,開展救援,正是如此快速的應對,在隨后政府制定救援方案時提供了參考。在一方面,志愿服務可以說是對政府救援的一種補充力量,為政府提供一定的幫助。另一方面,參與救援的志愿者來自不同地方、不同的行業,他們能夠快速的反映,了解事件發生地的地理環境、社會格局及應急資源,第一時間接近受助對象,展開自救互救,這是專業救援機構無法替代的。
政府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在危害面前未必能夠做到面面俱到,各類志愿服務組織能夠帶來多方面的資源,提供各類幫扶。志愿服務通過與政府的合力救援,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給群眾帶來的生命和財產的損失。
二、志愿服務在應急救援中專業能力不足的原因
(一)志愿服務參與應急救援的專業能力偏低
與一般的志愿服務相比,參與應急救援的志愿服務是具有特殊性的,參與其中的志愿者也應該是具備諸如醫療、消防等知識的專業人員。然而現實中,有些志愿者卻缺乏相應的救援知識,這些情況會給救援任務帶來不利影響。以汶川地震來說,災害發生后,一些志愿者第一時間就帶著物資來到了當地,他們開著私家車進入災區,也沒有攜帶任何物品就前往災區了,過多的車輛集中在醫院和某些重要通道附近,出現了扎堆現象。導致急救車輛無法順利迅速通行,耽誤了救援,影響了效率。更有志愿者不熟悉地形,也不懂相應的救援知識,最后的結果是這些志愿者被困在災區,等待別人的救援。雖然這些志愿者是出于熱情去幫助災區群眾,但事實上他們的好心并沒有起到作用,反而給災區救援工作增加了負擔。
(二)志愿服務參與應急救援的資源相對匱乏
雅安地震時,就是救災物資以及志愿者過于集中在蘆山縣城,以至于縣城里的部分市民會在各個發放點重復領取,但是一些受災鄉鎮卻沒有這些物資,當地人只好在路邊舉起索要糧食、水的牌子,等待著路過的志愿者的幫扶。其實這些鄉鎮離蘆山縣的距離并不是非常的遙遠,但是它們卻似乎被人們遺忘了。
(三)志愿服務參與應急救援的激勵政策未完善
雖然志愿服務是不應該以物質為前提的,但是若一味強調無私,志愿者的積極性會被削弱,他們不敢參與其中。傳統的激勵方式往往是頒發證書,但是在現代社會,這些方式可能并不能滿足志愿者本人的真正需求,尤其對于年輕的一代,這樣的方式可能無法激起他們的服務熱情。例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發生之后,四川省政府雖然對相關的組織、單位及個人進行了表彰的活動,但是政府卻沒有給那些工作在一線的人員應有的獎勵,他們也為社區默默地做了貢獻,卻似乎被人們遺忘了,這導致了此次的表彰活動并不具備廣泛性,表彰對象不全面,甚至具有片面性。
(四)志愿服務與政府協同的參與渠道還不夠通暢
政府在救援中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其實志愿者包括志愿服務組織也不是全能的,是需要與政府溝通協調的。但在現實中,一些志愿服務組織在救援中不愿意聽從政府的指揮安排,這樣很容易造成管理的混亂。政府與志愿服務組織缺少溝通,導致政府對志愿服務不了解,無法準確獲悉他們救援工作的情況,那么可能導致人員、物資的重復浪費,救援效率的降低。
三、發達國家志愿服務參與應急救援專業能力的培育經驗
(一)政府與志愿服務合力打造專業化的人才隊伍
在美國,專業化是人們十分重視的,在應急管理領域中堅持一個核心理念——專業應急,即在應急管理中每個角色都必須具備其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能力。這樣的角色主要由兩方面承擔,一方面是聯邦政府,主要負責制定救援計劃,另一個則是國會,是專門負責相應法律法規的制定和授權。政府的領導層則是負責進行重大決策。
美國的應急救援隊伍是高度專業化和職業化的,它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類是突發事件管理團隊,另一類則是應急救援隊。這些應急救援隊在不同的職能劃分下,可分為消防隊、城市搜救隊和醫療隊等,不同的隊伍具備不同應對事件的能力。根據隊伍所屬的上級不同,又可以分為軍方隊伍和政府隊伍。其中,消防隊伍在整個救援中處于重要地位,是一支不能缺少的力量。
(二) 具備嚴謹完備的應急體系
在應急救援方面,整個德國形成了一個隊伍數量多、專業化程度高的體系。在這一體系中,涉及多個組織,他們分別是消防、聯邦技術救援署、公立事故醫院和各類志愿者救援組織等。
消防隊伍是整個救援體系的核心,也是救援過程中的中堅力量,消防隊伍負責的范圍十分廣泛,不僅有常見的救火工作,除此之外,還會有對于其他事故的技術救援,對于傷病人員的緊急運送工作,以及對于公民的保護。
聯邦技術救援署建立了快速反應搜救隊、快速反應供水隊、快速反應空運隊等多支技術救援分隊。整個機構對于志愿者的要求非常嚴格,在加入這一隊伍之前,志愿者需要參加基礎、專業和特殊三類培訓,這些培訓一共分為75個單元,每個單元45分鐘。參加完這些培訓,只有考核通過的人員才能真正走上工作崗位。
公立事故醫院的職責則是向消防中心和技術救援協會派駐醫生,它的職能主要是,在發生突發事件后,對傷員進行緊急的治療,以及承擔后續的康復工作。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每個公立事故醫院都設有直升機的停機坪,方便傷員、物資的運輸。
四、提升志愿服務參與應急救援的專業能力的對策實施
(一)健全志愿服務的法律法規
要盡快健全志愿服務的法治環境,以有效的手段加強監督和管理,用統一的標準指導相關法律的出臺,改善地方在制定法律時出現的問題和困境。對于志愿服務隊伍來說,首先要把好進入這一關,完善志愿者的注冊登記制度,對于進入的每一位志愿者,都要準確記錄他們的信息,確保自己招聘的人員是專業的、有能力的。
此外,對于志愿者還應該進行定期的培訓,不僅有專業知識的培訓,還應該包括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和心理調節等知識,對于培訓的結果也要進行詳細的記錄,以此能夠客觀評價一個人的行為。
(二)加大激勵機制
每一位志愿者之所以加入到這一隊伍當中,他們的出發點或者動機也許不相同,但是至少它們是能夠認同組織的理念,愿意為了社會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為了激勵志愿者,應該采取適當的獎勵措施,這樣做會有更好的效果。
在對志愿者日常的培訓中,應該要客觀準確地記錄他們的成果和行為,對于正確的行為,當然要及時進行獎勵,對于出現的不合格現象,也應該有相應的懲罰措施,這樣做的目的不是僅僅為了獎懲,而是要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讓更多的志愿者能夠積極向上。
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經驗。美國是十分重視志愿服務的國家,曾經有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青年學生一周會花3小時左右的時間在志愿服務上,能夠出現這一現象,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國家推行積極的激勵政策,對學生來說,參與志愿服務,在入學,找工作的時候,會得到優先的考慮,不論是出于什么樣的理由,學生都會積極的參與進去。
第二,為了讓不同的背景的志愿者更好地參與,政府還出資建立國家的服務公司,來更好發揮作用。
(三)大力培訓應急救援的志愿服務專業隊伍
當志愿者被錄取后,組織需要完成對他們的定位,如具體的負責工作;志愿者的直接主管是何人;權利和義務;完成工作可用的資源等等。
尤其對于應急救援來說,專業性是一項不可缺少的能力。因此,培訓需要有針對性,應該由綜合培訓和專門培訓組成,所謂綜合培訓,是指不管你處在什么崗位上都必備的技能,比如人際關系技能、解決問題、決策、領導和管理等等的技能,而專門培訓則更加細致,指為了完成本職工作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比如醫療、消防、搜救等方面的培訓。
同時,在培訓階段,對于每一位志愿者的培訓過程和成績需要有所記錄,以備不時之需,這樣在發生法律糾紛的時候,培訓記錄就可以成為志愿者參加過培訓的一份證明。當然,培訓也應該是不斷更新的,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四)完善志愿服務組織與政府之間的協調機制
政府應與志愿服務組織加強溝通與協調,消除成見,相互合作,提高救援的效率與質量。兩者之間的聯系不是局限在救援過程中。在平時,志愿服務組織就應該主動與政府取得聯系,能夠與其建立起長期有效的合作關系,讓政府了解自己,信任自己。當需要參與救援時,比起單獨行動,志愿服務組織應該聽從政府指揮,統一行動,以提高救援的效率,更好發揮組織的作用。政府部門則應該對民間應急救援隊伍加強支持,提供一定的資金幫助,將民間救援隊伍納入統一的管理、培訓與協調中。
參考文獻:
[1]董澤宇.德國應急救援體系及其啟示.中國應急管理.2011(11).
[2]鄭建鋒、陳杰.地震應急救援中志愿服務的管理與完善.人民論壇.2015(20).
[3]楊凱.民間應急救援組織建設與政府管理模式創新.人民論壇.2014(17).
[4]張永春.日本大地震應急救援啟示錄.中國應急救援.2012(4).
[5]高艷蓉.我國應急志愿服務管理機制研究.人民論壇.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