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利
摘要: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愚,為貫徹“精準扶貧”思想,對高校貧困學生的成長輔導不僅要為其提供必要的基本生活資助,助其順利畢業,而且要助他們增強自信,樹立積極的三觀,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其創造財富和價值的能力。
關鍵詞:貧困學生;精準幫扶;成長輔導
現階段我國各高校都存在著“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這一特殊小群體,對他們的“精準幫扶”不僅關系到貧困生的健康成長與成才,也是高校發揮教育扶貧功能,實現黨的十八大所提出的“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的重要舉措。
貧困學生的高校成長輔導者需要深入細致、體貼入微地助其解決其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指導他們以積極的態度規劃、協調好學習和生活,用積極的情緒體驗超越自身的自卑、恐懼、嫉妒、焦慮等消極心態,以充滿希望和正能量的姿態發奮圖強,促進自身的思想、知識、能力的提升。
1當前貧困生成長輔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貧困生成長輔導重物質幫扶,輕精神引導。
當前幫扶貧困生重在經濟資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但若未對其精神與心理進行足夠關注和及時引導,則會忽視其健全人格的培養。研究表明,貧困生因家境貧困而囊中羞澀,因成長背景與環境等因素而內心自卑、知識視野狹窄、社會經驗缺乏、自我評價偏低,雖然通過自身努力考上大學,希望融入大學生活,渴望被納理解,但受經濟條件限制,加之自卑心作祟,往往習慣獨來獨往。如果不關心其內心世界,重視精神引導,則會讓其陷入精神貧困,易出現自卑、敏感、脆弱、孤僻等心理問題。對貧困生的成長輔導,需要在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同時,讓其感受到愛與尊重的需要。
1.2貧困生成長輔導重學習引導,忽視能力培養。
為助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目前對貧困生的成長輔導偏重于學業成績指標,關注其分數達標而忽略了能力培養。實際上,貧困生不僅要提升其學習能力,而且要提升實踐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因而當前對貧困生的成長輔導要加強綜合能力的提升。
1.3貧困生成長輔導工作零散,缺乏系統性
對貧困學生的成長輔導沒有形成科學的、系統與具體的方案。具體表現為缺乏全面的數據平臺、成長輔導零散、隨意性較大,輔導人員變動大、缺乏長期跟蹤、沒有精準分析不同類型貧困生的不同需要。對貧困生的成長輔導,需要為他們提供生存與發展的保障與提高機制,需要扶貧與扶志同步進行,需要系統與具體的引導方案與實施平臺,讓其從入學開始到順利就業都得到精準幫扶。
1.4貧困生成長輔導未注重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缺少實踐平臺
當前貧困生往往是被動接受資助與輔導,在成長輔導時沒有考慮其參與性,對其引導時也沒有注重激發其主觀能動性。經濟上被動接受資助,易讓貧困生造成思想上的等靠要;缺乏實踐機會與平臺,易造成“貧困一缺少機會與平臺一貧困”的循環往復,難以走出困境。貧困生成長輔導應充分考慮其輔導過程中的參與性,注重提供主動參與的勤工儉學平臺與感恩社會的德育實踐平臺,以激發其自立自信的潛能和社會認同感。
2如何對貧困生的成長輔導實施精準幫扶
2.1收集詳細信息,為貧困生建檔立卡
在新生信息登記和入學初期,能及時加注家境貧困的學生名單及詳細信息,建立幫扶信息庫。深入觀察、訪談和調查,建立健全貧困生工作檔案,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成績、獎懲情況、家庭情況、困難程度、困難原因、心理健康狀況、獲得資助情況、個人信譽等。信息登記需真實、詳細、完整和安全并及時更新,建立電子版動態檔案,為成長輔導提供精準參考。
2.2了解困難與需求,提供幫扶精準點
有學者指出高校反貧困行動包括反經濟貧困、反學習貧困、反心理貧困和反技能貧困,反映出貧困生困難的類型與需求多樣化,因而對貧困生的成長輔導應全方位考察和針對性輔導。因為貧困的原因和類別有多種,如家庭現狀、成長背景、成長經歷、個體個性與素質、地緣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等。因此,對貧困生的成長輔導要注重調研,從本人和家長、舍友和同學等方面了解貧困生的困難與需求,全面深入細致地分析研究,有方案按步驟有針對性地實施精準幫扶。
2.3建立實踐平臺,助其能力提升
對貧困生的成長輔導,要為其提供參與性助學平臺與德育實踐平臺,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升思想認識與技能,磨煉毅力與品德。高校要強化校內勤工助學崗位和合作企業兼職崗位的資助與育人功能,積極參與實踐鍛煉,既能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又能提升綜合素質和能力。同時加強德育實踐平臺建設,充分發揮其激勵作用,引領作用,內化作用,發揮其誠信感恩教育等功能,并通過評選勵志之星,樹立誠信感恩勵志典型,在每年的新生入學教育中加強宣傳,發揮朋輩問的影響作用。建立高年級學生黨員干部聯系低年級困難學生制度,了解受助對象在學習、生活及心理方面的困難,對受助對象進行人文關懷和正面引導,充分發揮助學平臺、黨校平臺、朋輩平臺的幫扶功能,助貧困生能力提升。
2.4實施精準幫扶全程化與精細化,助其成長成才。
建立以精準幫扶成長輔導計劃為實施依據的貧困生個體成長輔導臺帳。具體包括幫扶學生基本信息、家境情況、困難與需求、綜合素質、學業成績、在校表現、優勢與特長、缺點與不足等等;確定由幫扶導師負責的精準幫扶團隊;由幫扶導師和受助學生共同商議并制定和實施成長輔導計劃,內容包括:引導貧困生踐行核心價值觀,促其在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上下功夫;分析貧困生的學習現狀,指導其明確學業目標,制定學業計劃;分析貧困生的職業理想與目標,指導其確定合理的就業目標,制定職業規劃;提供助學貸款、助學金、獎學金,勤工助學崗、臨特困補助等途徑保險其學習與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實踐鍛煉崗位,助其思想與能力提升;畢業時推薦實習崗位與就業機會。在成長輔導過程中,既要幫助解決具體困難,更要注重精神和心理輔導,要扶貧扶志,重視輔導的過程與細節,讓受助學生在為人與為學上受益,成為有理想有自信自強自立之才。
3實施精準幫扶的目的和意義
高校肩負著教學、科研、傳承文化、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使命,以人才培養為起點和歸宿,高校對貧困生群體與個體的成長輔導的最終目的在于促進家庭貧困的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輔助他們努力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棟梁之才,能依靠知識技能創造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高校開展精準幫扶體現了國家的方針政策,體現了對特殊群體的關注和人文關懷。同時也讓受扶助的學生感受到社會關愛與溫暖,更會感染學生感恩黨和國家,感恩學校和師友。這也將融入到校園文化中沉淀與傳承。
精準幫扶是高校成長輔導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關愛每一位學生,輔導學生成長成才成功將會使高校成長輔導工作得到學生和社會的支持和尊重,這也必將是高校未來教育扶貧的趨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