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訓需求意向調研

2017-06-10 22:57:02司偉利曹曄
職教論壇 2017年8期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司偉利 曹曄

摘 要:為搞好“十三五”期間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工作,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本研究對我國15個省份的部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進行問卷調查。調查表明,絕大多數教師對以往培訓持肯定態度,也有進一步參與教師培訓的意愿,但也提出目前培訓存在內容與實際脫節,培訓方式單一,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不夠等問題。應進一步加強職教師資培訓基地硬件和內涵建設,走專業化道路,不斷更新培訓內容,探索新的培訓方式,加強校企合作,注重企業實踐,強化信息技術應用培訓,提高職教教師培訓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專門化,完善職教師資培養培訓體系。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訓;需求意向;調研

作者簡介:司偉利(1991-),女,河南商丘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職業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術教師教育;曹曄(1963-),男,內蒙古豐鎮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職業教育教師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與經濟。

基金項目: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中等職業教育教師培訓需求研究”(編號:YC17-09),主持人:司偉利;天津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互聯網+的職業教育教師培訓創新研究”(編號:VE3152),主持人:李新發。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7)08-0005-06

從1999年起我國開始大規模建立全國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各省也陸續加大了省級培訓基地建設力度,截止至目前共建立了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和教師專業示范基地100個,省級職教師資培訓基地300多個,這些基地的建設為教師培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升計劃。落實國務院的文件精神,教育部和財政部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相繼實施了《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升計劃》,專業骨干教師培訓是計劃的主體內容。兩個“五年計劃“的實施,有效地促進了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從2005年的12.45%提高到2014年的27.93%。“十三五”期間教育部、財政部繼續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7-2020年)》,為了有效地搞好“十三五”培訓工作,本研究對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師培訓需求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便于國家更加有效設計培訓項目、選擇培訓基地,各培訓基地更好設計培訓方案、豐富培訓內容、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確保整個培訓計劃保質保量地完成,加快提升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一、調研的基本情況

(一)調研方法

本研究采取網絡調查的方式,對全國15個省份的部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發放調查問卷,其中東部7個省份,中部3個省份,西部5個省份。共回收有效問卷1670份。問卷的發放和回收,有35.37%通過網頁鏈接直接訪問,其余的64.63%的問卷通過通訊軟件微信進行手機提交。參與問卷調查的中職教師來源于全國15個省份的多所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東、中、西部分布比較均衡,數據來源廣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被調研教師省份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調研教師省份分布情況

(二)調研對象基本情況

從被調查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結構來看,在專業技術職務(職稱)和職業資格證書方面: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人數占61.95%,現持有高級職業資格證書的人數所占比例為33.43%,而且擁有技師及以上職業資格證書等級的教師人數占21.19%。在學歷方面:現有學歷是本科的人數占所有被調查對象的70.98%,碩士學歷占總人數的27.76%。在教師現有學歷的畢業院校上,畢業于普通高校的教師占比58.04%,普通師范院校畢業的教師占34.38%,而畢業于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的教師所占比例最低,為7.57%(見表1)。被調查的教師結構與全國平均水平相近,可以代表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基本情況。

表1 調研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結構基本情況

二、教師培訓需求調研結果分析

本調研從培訓內容、培訓形式、培訓地域和時間、培訓自主性、培訓機構等若干維度,以及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途徑和信息技術應用培訓等方面對教師培訓需求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在培訓內容方面,希望重點開展專業技能、教學方法和“四新”培訓

培訓內容是影響培訓質量、滿足教師培訓需求的重要因素。當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逐年下降,要求職業學校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就業有能力、升學有基礎”的新要求,迫切要求加快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教師培訓必須滿足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要求。根據調研結果,培訓內容需求第一位的是專業技能,所占平均分值為6.8;第二位的是專業教學方法,第三位是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第四位是課程開發等(見圖2)。可見,當前我國正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實施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戰略,職業學校教師迫切希望通過參加專業化的培訓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提高專業技能,學習到新的專業教學方法,了解和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等。

圖2 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訓內容需求排序圖

(二)在培訓形式方面,傾向于選擇綜合性、國家級培訓

培訓形式也是影響培訓質量的重要因素,有了好的培訓內容,如果培訓形式單一、呆板也是難以達到預期目標的。為此,按照培訓內容將職教教師培訓分為綜合性培訓和單項培訓;按照培訓機構級別把培訓分為:國家級培訓、省級培訓、地市級培訓和校本培訓。調研結果顯示,56.27%的教師選擇了綜合性的培訓;對于培訓機構的級別,86.42%的教師表示最喜歡國家級培訓,12.69%的老師選擇省市級培訓,只有不到1%的老師選擇校本培訓。為了進一步了解不同層次教師對培訓形式的需求,從職稱、學歷兩個方面進行了調研。從不同職稱教師需求來看,80%以上的初級和高級教師喜歡國家級培訓級別,只有10%左右的教師選擇省市級培訓,而且隨著教師的職稱級別越高,選擇國家級培訓級別的人數所占比例越高。從不同學歷教師對培訓形式選擇的情況來看,75%的專科學歷教師和60%的碩士學歷教師偏向于選擇綜合性培訓,而本科學歷的教師則傾向于接受單項內容的培訓。可見,大多數中職教師傾向于選擇參加綜合內容的培訓以全面提升自身專業發展能力,而且希望參加級別較高的國家級培訓。

(三)在培訓地域和培訓時間方面,傾向于省外培訓和兩三個月的培訓

培訓時間長短是影響培訓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進而影響培訓質量。為進一步了解教師培訓方面的需求,提高教師培訓的靈活性,筆者就培訓機構所處地域和培訓時間長短進行了調研。從省內培訓與省外培訓對比來看,有71.64%的教師希望培訓安排在省外。從培訓時間長短來看,25%左右的教師希望培訓時間持續在一個月以內,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師選擇兩個月以內的培訓時間,42.24%的教師選擇培訓在三個月以內,如圖3所示。從不同職稱教師來看,有50%以上的初級及沒有定職級的教師希望培訓時間能夠維持在三個月以內,中高級教師則希望培訓時長稍微短一些,維持在兩個月甚至一個月以內。從教師畢業院校來看,畢業于普通師范院校和普通高校的大多數教師希望培訓時長安排在三個月以內,而畢業于職業院校師范院校的教師有41.67%認為培訓時間為一個月以內最佳,其余50%的教師選擇時間在三個月以內。可見,大多數教師特別是偏遠落后地區的教師希望借助培訓這樣的機會到省外的發達城市學習當地先進的教學理念,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當然,培訓時間取決于培訓內容,但總體來看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師希望培訓時間能夠偏長一些。

圖3 教師對國家級培訓時間長短選擇情況

(四)在培訓自主性方面,大多數教師希望能自主選擇培訓單位和培訓內容

有了良好的培訓內容和恰當的培訓方式,還要重視培訓的人性化、主體化,尊重學員的主體性,了解培訓學員的學術基礎和培訓需求,制定可行性的培訓方案,滿足其個性化需要,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使學員處于一種高效率的學習狀態[1]。具體培訓安排有兩種形式,其一是培訓學員自主選擇培訓單位和內容,另外一種是根據學員培訓需求國家指定培訓單位。調查發現,70%以上的教師希望自主選擇培訓單位和內容。從不同學歷老師來看,所有專科學歷老師都希望自主選擇培訓單位和內容,3/4左右的本科和碩士學歷老師也選擇自主選擇培訓單位。由此可知,大多數教師希望在培訓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權,其中以專科學歷教師態度表現得更為強烈。

(五)在培訓機構方面,教師偏向選擇優秀中高職院校和大中型企業參加培訓

當前我國建立了100個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和300多個省級職教師資培訓基地,這些基地由職業技術師范院校、普通高等學校、優秀高職院校或中職學校、大中型企業等組成。調查數據顯示,相比而言,接近1/3的老師表示愿意到優秀高職院校或中職學校參加培訓,30%的老師愿意到大中型企業參與培訓。從擁有不同職業資格證書等級教師來看,均以選擇優秀高職院校或中職學校和大中型企業所占比例最高,占50%以上。除此之外,1/5以上的初級和高級教師選擇去普通高等學校參加培訓,技師和高級技師中有1/5以上選擇去職業技術師范類院校培訓。從教師畢業院校來看,畢業于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的老師中有20.8%選擇職業院校參加培訓,畢業于普通師范院校和普通高校的老師選擇去職業院校參與培訓的都不足20%(見圖4)。由此可見,大多數老師比較認同去優秀高職院校或中職學校參與培訓,究其原因,主要是國家建立的中高職示范校,實習實訓設備和條件充足,能夠提高參訓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教師選擇在企業培訓的比例與選擇在中高職培訓的比例接近,其原因也在于到企業實踐能夠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有利于了解企業需求,更好地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等。對高校選擇的比例低,一方面是由于培訓內容過于理論化,教育教學方法與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需求存在一定差異;另一方面是高校實習實訓條件普遍趕不上國家級中高職示范校,實習實訓環境與中等職業學校也存在一定差異。為此,高等院校一方面加強實習實訓設備的投入,另一方面,加大針對職業學校教師培訓需求的教學資源開發,不斷提高教師培養培訓質量。上述調研結果充分反映教師最急需的是提升專業實踐能力。尤其來自偏遠地區職業學校參與培訓的教師,學校教學設備資源匱乏,實習實訓條件有限,教師參與進修的目的就是迫切希望接觸先進的實訓設備,增加動手實踐經驗,從而促進自身專業能力發展。

圖4 教師對不同類型培訓機構類型的選擇

(六)專業實踐能力提高方面,教師傾向于脫產到企業實踐

當前我國職業學校教師絕大多數直接來自高等學校,缺乏企業實踐經歷,專業實踐能力最為薄弱,因此從2006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建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的意見》,要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實習指導教師每兩年必須有兩個月以上時間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2],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但總的來看,由于缺乏有效途徑,政策落實不到位,實際效果不佳。我們把教師到企業實踐的途徑分為四個方面。從調查結果來看:24.18%的教師認為加強專業實踐能力最有效可行的途徑是通過帶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來提高;41.34%的教師認為脫產到企業進行較長時間的實踐這一途徑最有效;還有24.03%的教師認為經常參與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研發途徑(見圖5)。調研結果表明,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的《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將以往的每兩年必須有兩個月以上時間到企業實踐改為每五年必須要有六個月時間到企業實踐是非常正確的[3]。

從不同學歷教師的專業實踐途徑需求來看,專科學歷的教師認為通過帶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這一培訓途徑最有效,所占比例為50%。本科和碩士學歷的教師認為有效途徑最高的是脫產到企業進行較長時間的實踐。從不同職稱教師的專業實踐途徑需求來看,大多數教師認為加強專業實踐能力,通過帶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脫產到企業進行較長時間的實踐、經常參與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開發等都是重要途徑,中級和高級教師更趨向于脫產到企業進行較長時間實踐這一途徑。

從教師畢業院校來看,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畢業的老師認為經常參與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開發是加強專業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而普通師范院校和普通高校畢業的老師認為脫產到企業進行較長時間的實踐更有效。可見,大多數教師認為集中時間到企業實踐是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最有效的途徑。

圖5 教師專業實踐途徑的選擇情況

(七)教師不同發展階段的培訓需求來看,一半教師認為當前最急需的是提高培訓

教師在職業生涯發展的各個階段,其培訓需求存在較大差異,有必要對教師分層次、分階段性地進行培訓。為此,將職教教師培訓分為新教師入職培訓、轉崗培訓、提高培訓以及專業帶頭人培訓等幾種類別。調研結果如圖6顯示,50.9%的教師認為當前中職學校教師最急需的是提高培訓,1/4的教師認為是專業帶頭人培訓。從畢業院校教師來看,54%左右的畢業于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的教師認為提高培訓最急需,1/3左右的普通師范院校和普通高校畢業的老師認為專業帶頭人也相當重要。從教師學歷來看,本科和碩士學歷教師認為當前提高培訓最急需,其次是專業帶頭人培訓。50%的專科教師選擇提高培訓,而無人選擇專業帶頭人培訓。可見,大多數老師認為當前急需的是提高培訓。

圖6 教師不同發展階段培訓需求情況

(八)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需求,重點是如何與專業教育結合

2016年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通過融合創新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通過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教育管理的融合,強化教育信息化對教學改革,尤其是課程改革的服務與支撐[4],呼吁各教育部門和學校應該重視信息化教學環境的建設,來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信息化意識。職業學校教師是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培養的人才以就業為目的,在實施教學過程中,需要引進高新設備、教學儀器,學校和企業提供專業所需的實習實訓基地和操作環境。如果能將實習實訓項目和信息化完美結合起來,不僅可以優化教學環境,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約成本。

調查數據顯示,41.19%的教師認為信息技術應用培訓重點是信息技術如何與專業教育結合;其次,28.51%認為是信息技術如何在教學上應用;只有不到20%的人認為應該重點培訓網絡課程的開發、仿真實訓教學資源,10%左右的人認為開發課件、微課、慕課等更重要(見圖7)。可見,現階段適應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產業轉型升級、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的需求,教育信息化不僅僅是信息技術在教學的應用,更重要的如何與專業結合,如何用信息化技術武裝專業,武裝學生的頭腦,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所需的復合型人才、創新性人才。

圖7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的重點領域

三、主要結論及建議

最近,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7-2020年)的意見》,標志著繼“十一五”、“十二五”期間之后國家開始實施第三輪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充分反映了國家對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視。“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投入5億元,“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投入26億元多,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投入資金約30億元左右。根據“十三五”《意見》,項目實施堅持“中央引領、地方為主”的原則,國家項目通過轉移支付,由省級教育主管部門組織實施。根據上面調研情況,結合“十三五”期間國家級培訓項目實施方式的變化,提出幾點建設性的意見。

(一)完善相關政策,鼓勵教師不斷提高專業實踐能力

調研結果表明,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對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需求愿望強烈,中等職業學校要制定有效的政策,提供多種到企業實踐的途徑,引導教師主動加強專業實踐能力。一方面職業學校要加強校企合作,落實好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的《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鼓勵教師到企業實踐,積極參與企業技術開發或產品研發,在其自身生涯規劃中不斷增加企業實踐經驗,接觸并吸收企業行業的先進知識和技術,了解社會崗位用人需求和企業文化,有針對性地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另一方面,要加強職業學校教師與企業人員之間的雙向交流、相互兼職,邀請企業行業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或能工巧匠,走進學校擔任兼職教師,現場指導實習實訓工作,與教師們交流企業先進的技術技能。從而構建起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二)適應教師專業化發展需求,培訓基地向多樣化、特色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2013年教育部頒布了《中等職業教育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標志著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化從理念走向實務、從理論走向了實踐。教師專業標準是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指示器,教師按照專業標準來檢查自身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差距,通過自學和培訓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培訓工作必須依據教師專業標準來開展。我國職業教育教師培訓已建立起國家、省市級和校本培訓三級培訓體系,培訓機構數量基本能滿足日常的培訓需求,但培訓質量有待提高。提高培訓質量培訓機構要根據自身的條件,按照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求,逐步走向特色化、專業化,克服以往培訓工作面面俱到的不足,業精于專,通過走特色化、專業化發展道路來不斷提高自身培訓質量。

(三)加強培訓基地建設,增強國家級培訓基地的引領作用

調研結果表明,教師選擇各類高校培訓基地的傾向低于優秀中高等職業院校,主要是國家投資對中高職進行過示范校建設,而高等學校國家沒有專項經費支持培養培訓基地建設,致使實習實訓條件相對較差。為此,國家要進一步加強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和師資專業技能師范單位建設,尤其是從事職教師資培養培訓一體化的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的建設,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也明確提出加強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建設。當然,職業技術師范院校也要按照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加強培訓資源的開發,加強教育教學改革,更好地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要求和新趨勢。

(四)更新培訓內容,探索新的培訓方式

為了增強培訓的針對性、時效性和有效性,培訓之前應該對教師的現有水平進行調查,依據不同專業教師的需求,教師的現有水平,制定不同的培訓方案、培訓目標[5]。只有按照培訓學員的需求設置培訓內容,才能取得預期效果。目前我國中職教師培訓模式基于培訓平臺初步形成四種類型:基于企業的培訓模式、校本培訓模式、基于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培訓模式、基于學習型組織的培訓模式[6]。要進一步探討新型、多樣化的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教師的學習動力,不斷提高培訓質量。尤其是順應“互聯網+”時代的要求,廣泛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及解決培訓中“工學”矛盾,提高學員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同時,要強化教師培訓學習中的交流、探討、體驗,鼓勵教師與學科專家的互動,教師之間形成交流協作、共同完成培訓項目、共享教學經驗的良好氛圍。

(五)強化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建設現代職業學校教師隊伍

當前已全面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已經影響到了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培養現代職業人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必需樹立信息化意識,能夠在教育教學中廣泛充分地利用信息技術。當前,職業學校教師的信息化水平層次參差不齊,通過參加培訓能夠使信息技術更好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開發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利用校園開展信息化教學交流,不僅方便下載、觀摩優秀教師的課件、視頻,而且能夠開展遠程交流等。在此基礎上,要把信息技術與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改革結合起來,使培養的人才能夠適應工業化與信息化高度融合的發展趨勢,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數字化工廠、智能制造條件下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劉海,程宇.教師為本——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報告(2008-2014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教育部.關于建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的意見[Z].2006-06-28.

[3]教育部,等七部門.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Z].2016-05-11.

[4]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Z].2016-06-07.

[5]龔靜,胡平霞.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狀調查——以湖南地區職業院校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6(9):61-62.

[6]黃曉玲.中職公共課骨干教師培訓現狀及需求調查[J].職業技術教育,2016(12):60-63.

責任編輯 秦紅梅

猜你喜歡
中等職業學校
中等職業學校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實踐探索
中等職業學校技術課程一體化教學初探
考試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3:07:03
中等職業學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創新
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編制問題探析
體育選修制在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課程中的應用分析
中等職業學校英語分層教學模式研究
淺談中職校新教師專業發展和成長
中等職業學校平面設計課教學模式優化探究
中等職業學校財務信息系統建設研究
中等職業學校實施“長短課”的必要性與實施建議
科教導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7:34:2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视频网|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欧美|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婷婷精品|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日韩123欧美字幕| 欧美天堂在线|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久久国产av麻豆| a级毛片免费网站| 国产门事件在线| 亚洲天堂网视频| a色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二级毛片| 国产内射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婷婷| 久久夜色精品|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激情影院| 国产v欧美v日韩v综合精品|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成人|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波多野结衣二区|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国产精品第|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专区|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伦视频| 久草性视频| 色有码无码视频|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日韩午夜片|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伊人久综合|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婷婷色中文|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播五月综合| 久久精品免费看一| 成人另类稀缺在线观看| 中国国产一级毛片| 啪啪永久免费av| 欧美日韩专区| 香蕉视频在线精品|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婷婷综合色| 欧美人人干|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国产成人一二三| 在线五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