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是人生的起步階段,是學生未來道路的基石,關系到個人以后的成長發展。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是祖國的花朵,也是國家未來的寄托。當代的小學生一般都是生活條件富足,受到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父母對孩子從小都是非常溺愛,所以很多小學生都是沒有受到過什么挫折,都是順順利利,導致現在的小學生精神層次都比較低,個性自私、任性、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較差。當遭遇挫折的時候容易退縮、氣餒,容易采取消極甚至極端的方式來逃避問題和責任。如果當代少年都是這么一個心態和現狀來解決問題或者面對困難,那么如何適應社會的發展,承擔起建設祖國的重任,這是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問題。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增強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提出了幾點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挫折教育;滲透
很多人認為不應對小學生滲透挫折教育,實際上,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小學是接受教育的初始階段,同時也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為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適當的滲透挫折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更好地發展。
一、引導學生對挫折有一定的認識,勇于面對挫折
首先,小學生必須學會正確面對挫折,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讓他們勇于面對挫折,挫折并不是我們去挑戰的,也不是我們用自身的能力去克服掉,而是需要我們采取科學的方式面對挫折,要充滿勇氣與信心,這樣才能克服挫折,迎接成功。同時在學生遇到挫折與困難時,必須培養學生具有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敢于面對困難,從而可以更好地磨煉學生的意志,有助于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積極培養出符合社會實際需求的人才。其次,在素質教育過程中,挫折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為此,隨著素質教育不斷地深入與改革,挫折教育也隨之改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適當的滲入挫折教育是極其重要的。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心理上正視挫折,目前在小學教材中有許多教學實例可以為教師提供參考材料,例如:斯蒂芬·霍金雖然是一位殘疾人,手不能寫字,口齒不清晰,雖然坐在輪椅上很多年,但他解開了宇宙之謎。在實際生活中,挫折無時無刻存在,這是不能避免的,為此,我們應樹立科學的挫折觀,敢于面對困難,這樣才能真正地戰勝挫折,教師要引導學生堅信,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到彩虹,只有風雨過后,彩虹才是最美麗的。
二、適當的制造挫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由于小學生自制能力較差,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很容易放棄,向較為極端的方向發展,因此,教師必須學會聆聽學生心里最真實的想法,對小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教會學生勇敢,以一個平常心態對待他人,尊重他人,聆聽他人的心聲,日常言行舉止要文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狀態,可以適當的制造一些小挫折。例如:對于小學生而言,大多數學生都喜歡展示自己的優勢,每當教師提出問題時,學生都會自信的把手舉起來,有的學生激動的滿臉紅紅的,恐怕教師看不到自己舉手,當教師提問的時候,如果沒有提問到自己,那么學生心理就會認為教師不關注他,就會對語文學習失去信心與熱情,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就會產生消極心理,為此,當教師面對這些情況時,教師應主動找學生溝通,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此外,當學生回到錯誤的時候,教師也應該讓學生及時發現,在學生存在挫折感的過程中增強學習的信心,從而爭取下次能夠回答正確,有助于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水平,促進學生長遠發展。
三、重視課堂教學中的挫折教育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認為自身的主要任務就是傳授學生教材中的知識,并沒有重視傳授學生生活方面的知識,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教師必須提升自身的素質,不能僅僅以傳授學生教材知識為主,還應該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因此,教師應重視課堂教學中的挫折教育,教師應教育學生在遇到困難時,不能畏懼,必須經得起考驗,只有經得起考驗,勇敢的面對困難,才能擺脫困境,從困境中走出來。在困難中可以磨煉小學生的意志,培養小學生做一名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此外,小學階段是小學生啟蒙階段,也是人生的初始階段,關系到學生健康成長,也關系到學生未來發展,小學生是民族未來的希望,祖國的花朵,也是國家的棟梁,目前的小學生通常有著豐富的物質生活條件,都是蜜罐里長大的,沒有受到過挫折,做任何事情都有家長的陪同,都是順利的完成,從而導致學生比較自私,非常任性,承受挫折的能力極其低下,當小學生遇到困難與挫折時,很容易退縮,產生消極的心理,不敢面對困難,通常采用較為極端的方式逃避責任,如果現代小學生都擁有這樣的心態面對困難是極其危險的,這便是教師所考慮的重要問題。為此,教師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挫折教育,這樣不會導致小學生誤入歧途,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為小學生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能夠確保學生在小學階段樹立正確的學習心態,有助于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適當的滲透挫折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助于他們人格全面地發展,當遇到困難時,能夠采取正確的方法勇敢面對,在最大程度上克服困難,這樣有助于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為學生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聰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05).
[2]王秀榮.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學周刊,2013,(36).
[3]李雪.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禮儀教育[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3,(03).
[4]高曉梅.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3,(05).
[5]傅德僉.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8).
作者簡介:
馮英,本科,小學一級教師,從教15年,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