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愛華
摘 要:情境創建一直都是小學語文中一項十分關鍵的教學措施,情境教學法可以幫助小學生解決語文知識點多、繁、難等問題,同時這一教學方法還能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積極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在此,結合小學語文的實際情況,根據新課改的實際要求,對情境教學法的具體運用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小學語文;應用研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通過語文的學習讓小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學生在小學階段,由于年齡特點和認知的心理特點,容易對語文學習產生厭倦心理,教師必須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積極調動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其教學效果。在此,對情境教學法的具體運用進行分析。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學生的考試分數,片面地追求升學率,這直接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整體素質的提高。無論是教師、家長還是學生,應試教育的思想占據著最為重要的地位。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課程被安排得十分滿,課堂教學較為死板,學生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此外,學生的活動時間也十分短暫,甚至可以說是沒有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同時,教師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教學內容不夠豐富,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師生關系不甚和諧,學生往往會對教師產生一種畏懼心理。
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策略
針對現階段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情境教學方法應用的策略,其主要內容如下。
1.構建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們認知需要的情緒表現,在學習的過程中起到關鍵的作用。為了能夠進一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情境的創設。
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方法有很多。例如,一首歌、一個視頻以及一幅畫等。在進行“小蝌蚪找媽媽”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小蝌蚪為什么找媽媽以及找媽媽的過程用圖片放給學生看,讓學生了解小蝌蚪的生活環境,根據這一環境再進行課文的學習,從而掌握這一課文所表達的真實情感。除此之外,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這一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教學內容直觀化、新穎化,同時,教學內容豐富,教學信息量大,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此外,這一方法還能通過動靜結合,進行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進一步滿足學生學習多樣化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重視自身對課文內容的探索。
2.創建問題情境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是教學的主體部分,這導致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講解占主要部分。在這種傳統教學模式缺點日漸暴露的情況下,教師又轉變為提問模式,教師根據自身的思路,進行問題的提出,希望學生能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相關問題的回答,這種教學模式就是傳統教學方法的變形,并不能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我們可以采取問題情境的設置,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生的求知心理,進行趣味問題的設立,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例如,在進行《沁園春·雪》這一教學內容時,我們就可以提問作者在創作這首詩時的背景是什么,將問題提出之后,要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討論,在討論結束之后,讓其小組代表發言,在此基礎上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引入。通過這一方法,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新知識的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教師正確轉變身份
在進行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模式構建的過程中,還要積極進行師生之間的角色轉換,其措施主要是主導轉為引導。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其教學方法,從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逐漸向自主學習、自主教學模式轉變,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設置問題并開展教學活動。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僅是在時間上有所限制,在空間上也有一定的限制,教師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知識的傳授,任務較重。通過自主教學模式的構建,可以真正轉變課堂角色,教師將不再是課堂主導,而是起到組織教學活動、指導學生的作用,成為一個引導者。這一教學模式主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才能夠大大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對于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要重視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實際教學環境,結合情境教學的基本原則,認真進行情境教學課堂的構建,才能不斷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水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