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要:強化績效預算管理,樹立科學的績效預算管理的目標,優化資源配置。我們必須通過科學的研究,才能夠發揮出績效預算目標與策略的重要作用。本文對當前我國實施績效預算的目標規劃做了分析,提出了有效實施績效預算的對策。
關鍵詞:績效預算;目標;策略;實施
中圖分類號:F812.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1
一、引言
對政府部門而言,通過深化改革與廉政建設來進行有效治理已經發展成為新時代主題。要想實現政府良治,必須以時代發展為契機,強化績效預算管理,樹立科學的績效預算管理的目標,優化資源配置。我們必須通過科學的研究,才能夠發揮出績效預算目標與策略的重要作用,確保績效預算取得預期成效。
二、實施績效預算的目標
1.近期目標
和普通的預算結果相比,項目預算更加容易測量與評估[1]。因此,實施績效預算的近期目標主要是實現對項目預算的全程績效管理。具體來講,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的目標:第一,對各地區、各部門的項目預算財政資金支出結果做出績效評價,并對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建立與完善,在政府 部門充分普及績效預算的理論與形式;第二,在預算資金的分配環節使用績效理論,通過財政部門與其他主管部門共同合作,完成對項目績效預算計劃報告的預測和評價,從而確定撥款與否等相關事宜;第三,在預算執行環節落實績效預算,并通過事先確定的績效計劃報告監督項目的實施過程,包括項目的數量、質量、資源分配以及項目進展等;第四,項目結束后,對項目執行的結果做出績效評價。
2.中期目標
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普通預算進行績效管理,這一過程為政府部門進行全面績效管理做了鋪墊;二是建立有效的約束激勵機制,實現對績效評價結果和預算編制的有機結合。在對預算過程進行有效全面績效管理的基礎上,應該充分發揮出績效評估結果的作用。財政部門通過對績效評價結果的分析,能夠對各部門預算執行情況做出判斷,從而有效指導后期的預算。適當鼓勵預算執行效率高的部門,鞭策執行效率較低的部門,并對其做出科學指導,及時調整后期預算計劃。通過這種形式,逐漸形成預算的決策、執行與評估的約束激勵機制。
3.遠期目標
以普通預算的績效管理來推動全面績效管理,從而對政府部門績效預算的制定環境做出改革。這不僅是預算本身的目的,更是政府行政管理體制績效改革的目標[2]。即政府部門實施績效預算的遠期目標在于通過績效預算提升為公眾提供公共產品的效率,實現政府的績效管理。
三、實施績效預算的策略研究
1.注重預算編制的前瞻性與宏觀性
在對預算進行編制時,各部門必須從整體經濟形勢出發,結合自身戰略發展目標,注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政府職能的轉變,對預算收支結構和規模做出科學預測。保證政府職能與財政預算的相關信息相符。對預算執行部門而言,必須靈活執行預算,遵循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為了促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長遠發展,必須確保預算和經濟社會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相適應。
2.調整事權,并相應配備財權
一是對公共事務范圍進行確定,為了確保效率,把適合市場處理的事務交給企業部門,政府部門處理必須由政府承擔的事項。根據受益原則做好各級政府部門之間的分權工作,認識到一級政府部門在公共事務的管理中成本最低,而且效率最高,因此,由一級政府部門承擔各項公共事務。二是保證各部門的財政處理權利,做到資金的合理配置,不僅確保各部門的職能支出,而且能夠充分調動其積極性。
3.合理制定量化指標與定性范圍
和傳統預算不同,績效預算并不只是注重預算的執行過程,它更加注重對預算執行結果的評價。由此可見,要想有效實行績效預算,必須對績效進行衡量,作為績效衡量的核心要素,對量化指標的確認是非常重要的。為了確保績效指標的有效性,必須對各部門的基本信息進行搜集,結合各部門五年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并把年度工作計劃分解成年度績效計劃指標,確保各部門在落實預算計劃時能夠與政府總體規劃相聯系。此外,通過先易后難,逐步完善的方式選取單位經費預算和工作績效相關的指標。根據不同單位的性質與任務做出分析,并做出綜合評價,構建出一套能夠具備考核價值的普遍性指標體系。
4.對現有預算會計制度做出調整,推進財政法律體系的構建
預算會計制度的制定必須從當前國際形勢出發,與我國國情緊密相連,研究出符合國庫收付集中制、政府采購制度以及部門預算制度等相關制定的會計賬務處理辦法,實現財政資金會計核算行為的正規化發展。改革與調整預算會計與科目,對財政支出進行合理規劃與分類,充分簡化報表體系,提升財政資金透明度[3]。此外,在財政法律體系的建設中,必須不斷提升立法工作的規范性,及時修整落后的法律法規,使得現代法律體系能夠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加大執法力度,保證預算工作的法制化發展。
5.加強對預算執行的監督
在這一過程中,為了確保監督的有效性,有必要建立績效考核評估機構,具體規定評估工作的范圍、力度及程序等,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融合,在評估中融入公眾的參與,逐漸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績效預算評估體系。并形成預算績效反饋體系,部門未來的工作預算必須和當前預算執行效果相關,為了加強對預算執行主體的激勵,應該對相關人員進行崗位評估。對績效預算的落實過程,要通過科學的方式按照量化指標或者定性內容進行嚴格監督。在對大量項目評價與績效考核結果對比分析的基礎上,完成對項目專家評價系統的構建,并在以后的績效考核中應用該系統。在對績效管理逐步提升認識的同時,完成對績效考核體系的構建,使的績效預算能夠得到高效實施。
參考文獻:
[1]王德祥,黃萍.美國新績效預算改革及其對我國公共財政建設的啟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21(12):84-86.
[2]蔡紅英.政府績效評估與績效預算[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7(2):48-51.
[3]賈云潔.公民友好型績效預算改革路徑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1,26(6):45-51.
作者簡介:王 琳(1975-),女,漢族,山東寧津人,碩士,吉林工商學院財稅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資產評估理論與實務研究。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吉林省績效預算管理改革研究》(項目編號: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4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