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業海
摘 要: 體育新課標實施以來,不僅重視對學生體育知識技能的傳授,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因此,小學體育老師要以新課標為依據,遵循學生特點和教學實際,培養學生多種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體育;學生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7-010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068
體育是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學科之一。那么,如何發揮體育學科優勢,培養小學生的多種能力呢?
一、利用啟發性的教育,培養學生創造思維
學生思維的創新不能是被動的,而應該是在學生自主思考和鍛煉中銳意創新的,所以,教師要堅持開放性教學,啟發式教育,鼓勵學生個性發展,展現自我意識的獨創性,培養發散思維,這是創新思維的基礎,而創新思維又是創新能力的基礎,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優化教學結構,創設教學情境,豐富情感,體驗創新性思維過程,培養自主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例如,在引導學生進行“大魚網”游戲活動時,首先會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魚兒的了解,它們的體貌特征、生活習性是什么?如果魚兒離開水又會怎么樣?經過短暫的思考學生立刻就有了答案,踴躍發言,很快就總結出“魚兒生活在水中,如果離開了水,魚兒將不能生存”的結論,隨后,再在地上畫圈,這時不用我介紹,同學們就知道圓圈代表池塘,圈外代表河岸,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動了起來,游戲效果事半功倍,實現了游戲的真正意義。這樣對學生進行啟發,影響學生的心理行為,循序漸進達到既定目標的方法,對學生形象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都有積極的意義,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自己的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培養創造思維,提高創新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靈活運用體育游戲,激發競爭合作意識
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游戲,所以在體育教學中,適當引入游戲活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表現欲望。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首先明確游戲規則,或者以個人為單位,或者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比賽或競賽的方式選出優勝者,教師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通過這樣的過程,不但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合作意識。值得注意的是,在游戲過程中,要加強安全關注,避免出現安全事故,以保證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想象力非常豐富,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年齡特點設置相應的體育游戲,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比如:鼓勵學生在小組范圍中自主探究和討論取得比賽勝利的方法,在教學活動中營造公平、挑戰、合作、競爭的氛圍,并啟發學生對體育游戲進行創新和改編,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評價,以激發學生的成就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將籃球場地進行改造,經過學生的思考和構思,在籃球場地上設計了“投遠比賽”“過獨木橋”“擊中目標”等游戲活動,通過以上方式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
三、挖掘品德教育素材,培養學生良好品質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堅持貫徹新課改教學理念,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圍繞學習內容展開德育工作,讓學生在從事體育鍛煉的同時接受思想教育。比如長跑這些對學生耐力有著較高要求的項目就有著培養學生頑強意志力的作用,而足球和籃球這些團體競技項目就有著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的作用,所以,要將德育貫穿于教學內容中,促進德育工作的開展。例如,耐力跑這個項目對學生的耐力、意志和信念有著較高的要求,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教會學生控制呼吸和步伐節奏的方法外,還要對學生進行意志力的強化教學,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些運動員帶傷參加比賽和奧運冠軍如何刻苦訓練的事跡;還可以采用分組教學方法,通過小組之間互相鼓勵和小組成員之間相互鼓勵來激發學生勇往直前的勇氣和決心,增進同學們之間的友誼,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意識和合作精神。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分解目標的方法,將一個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分解成一個個簡單的小目標,降低難度,緩解緊張情緒,從而激發學生戰勝困難、完成目標的決心,完成原本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超越自己。這樣一來,不但完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還起到了延伸教育的效果,從體育延伸到生活,將自己的人生目標分解細化,一步一個腳印,直到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四、發揮體育學科特點,加強學生心理教育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不但要讓學生掌握與之相關的體育知識和競技技能,增強身體健康,同時還要肩負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增強社會適應力的責任。體育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受主體先天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按照學生的交際準則,組織好每一堂課,將課堂中的教學材料轉化為生活實際,讓學生組成合作小組,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體情況和實際困難,進行分層遞進式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參與過程中學有所成、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只有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才能真正展示學生的個人魅力,呈現良好的精神風貌,提高課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對于身體素質較弱、體育能力較差的學生,應多多鼓勵,并適當降低教學難度,增加學生的成功機會,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表揚,克服學生的畏難心理,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失敗與挫折,消除學生的自卑、害羞、排斥等不良心理。
總之,作為小學體育老師,要從思想上重視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并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特點,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小軍.對學校體育實施創新教育認識與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6(8):96-97.
[2] 李德勝,吳冰.體育教學中應注重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3(1):203.
[責任編輯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