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亮
摘 要: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就應該有濃濃的語文味。
關鍵詞:語文素養;工具性;人文性;語文味;誦讀;情感熏陶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0-01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0.084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睆摹墩Z文課程標準》中不難看出語文在所有課程中的主導地位,不難看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因此,許多語文教師都在強調:語文課,要有濃濃的語文味!誠然,語文課就應該有濃濃的語文味,那才叫真正的語文課;用淺嘗輒止的美麗環節組成的語文課僅是語文課而已,那么濃濃的語文味從何而來?
一、文本誦讀——融入生命
古代教育家朱熹說:“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然后可以有得爾?!薄冻踔姓Z文新課程標準》強調:“注意加強對學生平日誦讀的評價,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薄冻踔姓Z文新課程標準》還有這樣一句話:“讓學生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贝蠹乙欢〞摹冻踔姓Z文新課程標準》中看出,要達到《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閱讀教材的要求,非“讀”不可!所以現在的語文課堂都把朗讀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墒牵胱屨Z文課真正有較好的韻味,朗讀也必須有滋味。在講《將進酒》一課指導學生朗讀“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時,程翔老師聲音抑揚頓挫,表情悲愴,手隨聲動。話音未落,教室里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掌聲是發自內心的,聽課的教師都露出會心的笑容。程翔老師說:“朗讀必須要以生命投入的,朗讀時你就是李白,李白就是你?!彼f出了朗讀的真諦,只有融入生命的朗讀,才能打動別人和自己。朗讀的技巧有很多,速度、重音、語氣、語調、情感,等等,但要使自己的朗讀動人心魄,“情感”無疑該放在第一位——哪怕你在朗讀的其他方面略有瑕疵,也不會影響語文課的精彩。韓軍老師的普通話帶有家鄉口音,吐字也不十分清晰,朗讀的停頓在不少地方是不合常規的朗讀技巧的。但是,在執教《大堰河——我的保姆》時,他的朗讀感動了教室里所有教師和學生。隨著他富含情感的誦讀,人們仿佛看到了一個舊社會受苦受難的中年婦女的面容,許多學生的眼睛里飽含著淚水??梢哉f,解析詩歌沒有比這更好的的方法了?!冻踔姓Z文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融有生命色彩的朗讀,定會讓語文課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二、情感熏陶——發自肺腑
“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是語文課的重要任務。語文課堂應該注意打造課堂情感亮點來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墒牵诂F實生活中,不少語文課堂是讓人失望的。我曾經在一次公開課上見過這樣一個情景:教師在拓展時,給學生朗讀了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當讀到“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窩”時,教師竟然流下了眼淚。從學生的反應上,明顯沒有看出被教師感染的痕跡,聽課的教師也茫然。下課后,更有聽課的教師開玩笑說:“這位老師不當演員可惜了?!苯處熡米约旱那楦懈腥緦W生沒有錯,關鍵是情感的真摯。孫志清老師在講《散步》時,把自己父母的生活照投影給學生看,并說了這樣一個細節:在孫老師三十多歲時,母親趁她睡著了,把一條象征吉祥的紅絲帶系在了孫老師的手腕上。孫老師深情的敘述極具感染力,課堂上縈回著濃濃的親情。學生從這節語文課上帶走的遠不止教學目標上的 “體會親情,理解親情”這么簡單。
三、亮點打造——別具一格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說:“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鉆研教材。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書。”在實際教學中,哪個語文教師不認真備課、精心上課?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師都能“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書”。現代文教學不外乎這樣:“檢查預習情況—整體感知—細處研討—比較閱讀—遷移深化”;古文教學,再加一步—“質疑釋文”;古詩歌教學再突出“想象意境”。聽這樣的課,常有困乏之意。就像建國初期的戰爭影片,未看便知“我國勝”一樣。劉霞老師執教的《使至塞上》榮獲山東省語文優質課一等獎,這節課最大的亮點,也是最成功的地方莫過于將真正的古詩文誦讀巧妙地帶進課堂。聽課之前,筆者覺得這節課不太好講:新意難出。古詩嘛,不外乎重視朗讀與想象,再激發情感罷了??墒?,劉老師用她深入的研究折服了在場的所有人。在誦讀體會詩意時,她把詩歌中的每一個字都按照拼音的平仄加以標注,并通過范讀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平仄朗讀指導,旨在體驗音韻。首先強調關于“平聲之美”,平聲有綿延之感,含強調之意。平聲即現代漢語中的一二聲,仄聲即現代漢語中的三四聲。接著點撥“入聲之奇”,入聲字短促有力,含頓挫之意。并且教給學生古詩詞朗讀技法歌訣“一二聲平三四仄,入聲歸仄很奇特。平聲吟長仄聲短,韻字平仄皆回緩”,尤其是入聲字的神奇。這些知識不但是學生覺得新奇,就連在座的教師都不是很熟悉。再加上劉教師的巧妙引導,學生的激情一下子被調動起來,課堂漸入佳境。下課后,很多聽課的教師圍著劉老師要她的資料——人們欽佩于她的深入鉆研及巧妙設計。后來,縣教研室孔主任寫了一篇名為《古詩詞教學:要回歸傳統吟誦 》的文章評價這堂課說:“這是化腐朽為神奇,化平淡為生動?!边@正是:語文課,不能沒有亮點,深入的挖掘,走到別人走不到的地方,才會有異樣的風景。
語文課,要有濃濃的語文味,要讓學生感受文化的熏陶魅力,品味的人文關懷;語文課,要有濃濃的語文味,要讓學生釋放躍動的心聲,暢想前所未有的高遠境界。
參考文獻:
[1] 陳高梅.怎樣讓語文課堂充滿語文味[J].中學時代,2014(12).
[2] 張尉,王長雙.卓越語文,請調出“語文味”[J].中學語文,2015(2).
[3] 李可安.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突顯“語文味”[J].時代教育,2015(18).
[4] 李靜.例談課堂教學中的巧妙引導[J].語文教學通訊,2007(9).
[5] 章熊.語文知識教學的連帶性思考[J].山東教育,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