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玲
摘 要:所謂課堂教學生活化,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生活化的情境,引入生活化的案例,進行生活化的練習,使課堂內容與生活關聯更為緊密。數學是一門與生活有著密切關聯的學科,因此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更應該積極探索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善于在教學中為學生搭建數學知識同現實生活相連接的紐帶,從而幫助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同現實生活二者之間的密切關聯,進而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之中更具主動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7-01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107
任何數學均來自于人類的生活實踐之中,因此,如若數學教師僅僅滿足于在理論層面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使學生成為合格的解題工具,則失去了數學這一學科門類設立的初衷,同時,也無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鮮活的一面,進而在后續的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之中,欠缺足夠的數學知識研習熱情。有鑒于此,教師應該積極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強化實踐環節,注重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為學生布置生活化內容的作業內容與作業形式,以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
一、積極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所謂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指的是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能夠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引入生活化的內容,使學生在一個具有生活氣息的學習環境中來學數學,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逐步解決中把握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內在聯系,在運用數學方法使實際問題一一破解中感受成功的快樂和學習的樂趣。新教材的許多章節,都力求從學生熟悉的數學實例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創設情境,提出有關數學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等學習過程來展開.這樣能逐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
二、強化實踐環節,注重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
之所以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被問及到其對數學知識學習的看法時,其往往會表現出明顯的對數學知識學習的厭倦與排斥,主要原因在于其僅僅將數學知識視為其在日后參加升學考試時所必須經歷的一門學科,這門學科的成績高低將會直接決定其能否考取心儀的學校,而未能意識到數學知識亦是其應當掌握的重要的生活技能。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亦在于數學任課教師僅僅滿足于常規教學,而未能依托生活化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學生領略到數學知識對于現實問題的破解能力。有鑒于此,數學教師應當在這一方面加以改進,以便讓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目標得到真正的明確。例如,在教學《概率的意義》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親自體驗概率知識的現實意義。將全班學生分成10組,每組中有一名學生投擲硬幣,并一名同學做記錄,其余學生觀察試驗必須在同樣條件下進行。之后,明確任務,每組投擲硬幣50次,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認真對待“正面朝上”的頻數及“正面朝上”的頻率,整理實驗的數據,并做好記錄。由于學生所做的實驗次數有限,所以所得出的結果與之前設想的有所出入。之后向學生進行設問:“是不是我們猜想出了什么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分析出現差異的原因,使學生在自主思考與實踐中獲取知識,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感知、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發展。在帶領學生學習數軸知識過程之中,數學教師應當引入地理知識,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教學之中,從而幫助實現對這部分知識內容更好地領會。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情景:將學校所在的位置作為數軸中的原點,在學校西側的超市、東側的飯店、北側的五金店、南側的診所分別用不同的坐標加以表示,如此便使學生對數軸的概念形成了感性的認知。可以說,采取這種源自生活的實例用于數學課上教學,改變了以往教師吃力講解,學生卻領會困難的窘境,也使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形象地在其腦海之中建立起數軸的概念,這便是采取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積極意義所在。
三、為學生布置生活化內容的作業內容與作業形式
以往數學教師為學生所布置的作業內容和形式,多為大量的習題演算。這種作業盡管能夠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得到鍛煉,卻無益于對學生數學知識研習興趣的激發,也無法使學生運用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去嘗試對現實問題的破解。而通過生活化內容的作業內容與作業形式的布置,將為學生提供親身實踐的契機,促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之中,融入到現實生活問題的思考。
例如,教學《簡單統計》之后,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
將本次月考中自己的數學成績和本班數學平均成績作成統計表,然后思考下面問題:
(1)想一想可以用哪些統計圖來分析比較上面這些數據?
(2)你是怎樣設計統計圖的?
(3)從統計圖反映的情況來看,你對你自己這幾次的數學成績有什么評價,你進步了嗎?你有什么想法要與同學說?
由于與生活息息相關,作業的內容與形式都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所以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表現出了高漲的積極性,作業完成情況也比較好。
四、結語
以上,我們從三個層面對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途徑展開了探索和研究。依托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將使學生不再對數學課堂有著抵觸情緒,也不再將數學知識簡單地視為各種公式、定理的疊加,并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進步以及數學知識實踐運用能力的增長。因此,希望教師能夠認清生活化的重要意義,并且不斷探索實施途徑,促進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王金仁.淺談初中數學教學的生活化[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 (1):77.
[2] 宋龍寶.初中數學教學的生活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0(7): 122-123.
[3] 杜智瑞.初中數學教學聯系生活的意義與實踐及其反思[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4] 熊覓.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5] 李玉艷.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魯東大學, 2013.
[6] 楊巧婧.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 2011.
[7] 李晶.中學“數學生活化”的若干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 2011.
[8] 唐荷意.中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及其實施[D].華中師范大學,2006.
[責任編輯 馮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