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
摘要:長時間以來,高職學生對老師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都不怎么接受,甚至是比較抵觸,這使得師生關系一直以來不是特別融洽,所以這篇文章就轉變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重要性做出了分析,并對新教育模型的構建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關鍵詞: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新型教學模式;構建策略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長期以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大多是傳統的理論說教,學生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高職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不斷適應時代的發展,不斷轉變傳統觀念,創新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
一、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新型教學模式的特點
新型教學模式特點:一是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和主體,不要一味的照本宣科,強迫式的向學生灌輸教育思想和知識,要善于引導學生自我發現自我探究,自主解決學習問題和難題。二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接受,自然會產生抵觸甚至反感的情緒,教學效果很不理想。三是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上的時效性和影響力,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同所處的社會環境結合起來,使教育更有針對性。四是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不能僅僅停留在城市學校的教育中,更要深入農村。
二、構建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新型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一)要做到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與時俱進,需要它不斷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還能為人們思想覺悟的提高所服務。當今社會科技網絡的逐漸普及在給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在推動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不僅要利用好網絡這一重要平臺,還要對其加強管理,讓其真正為社會發展服務。
(二)解決高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有多方面原因。一是高職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習熱情也不夠高。二是沒有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每次考試都是奔著及格去,沒有考高分的欲望。三是高職學生往往是為了得到文憑才讀書,不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四是學習目標不明。這些原因都使得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教育時動力不足。
(三)經過相關的調查研究表明,許多高職院校開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僅僅是為了應付上級要求,在課堂上也往往是照本宣科,沒有相應的情景創設,課堂枯燥,很難提高教學質量。高職學生沒有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使他們不能運籌好自己的時間。
(四)在改變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時候還存在以下的一些問題:一是教學模式單一,重理論闡述和理論知識傳播;二是教學互動欠缺,重教師的單向教育,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三是教具單一,沒有很好的利用現代網絡平臺等教育工具,難以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新型教學模式建構的要點和突破口
(一)樹立“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堅持“以學生為本”,這需要學生能夠處于學習的主動地位,真正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自主解決問題,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幫助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幫助學生解決現實問題。我們的教育應該面向社會、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樹立“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
(二)高職院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注重教學內容的正確選取:一是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在給學生教授思想政治理論的同時還能與日常的為人處事相結合起來,使得該教育真正具有現實意義。二是要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將教學目標現實化,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三是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在選取的教學內容中,要盡量與實際情況相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獲取理論知識時還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覺得所學的知識能夠真正為自己所用,具有真正的現實價值。四是幫助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現實能力,為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問題服務,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老師要能夠靈活的運用各種教學方式方法,讓學生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老師在選取教學方式時,除了要盡量使得課堂氛圍生動有感染力,還要盡力滿足學生的需求,不斷追求教學方式的多樣性。三是在教學內容和引例中,要盡量運用時代焦點和熱點問題,這樣,不僅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時效性,還能讓學生對現實世界有一定的自我了解和評價,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欲望。
(四)善于調動各種教學資源善于利用多種媒體技術,提升教學傳播效果,運用學生關注的時新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智能,消除學生心理疲勞,振奮學習精神,提高思政理論課的課堂教學質量。只有不斷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老師教學方式的改進,才能有效的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文玉芬.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模式的構建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28):129.
[2]楊東銘.論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1(33):54-55.
[3]沈建華,杜慶華.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6):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