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 要:教學情境作為情感以及認知環境實現有效結合的綜合體,可以讓學生在獲得情感體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習熱情和探究意識。將情境教學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教師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對數學知識的體系建構和綜合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意義,是符合新課標理念的重要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情境教學;初中數學;數學教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教學情境,教師可以讓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和生動,從而有效降低學生的認知和學習難度。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工作分析,總結并歸納出利用情境教學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本文就此問題進行重點的討論和探究。
一、通過問題創設探究情境
由于初中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概念性,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理解困難等問題,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在這樣的問題下,教師通過問題的提出進行情境創設,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可以將數學的概念很好地融入問題情境中,從而讓學生在答案的探究過程中理解數學概念,實現知識的掌握。
比如,在講解“相似三角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測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進行問題的創設,讓學生考慮怎樣獲知金字塔的高度。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很容易對問題的解決方法產生興趣,教師借此引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可以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結合生活創設具體情境
數學是源自于生活的學科,并且是對生活現象的總結和歸納。教師將生活中學生觸手可及的生活現象發生、問題解決創設為情境進行教學,可以讓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具體,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另外,學生也能夠從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對于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提高生活品質所發揮的價值,以此產生學習的動力,實現教師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例如,在講解“有理數的乘方”時,教師可以創設如下一個生活情境:有一個小伙子到一個工地打工,老板看他瘦弱不愿意錄取。于是小伙子便和老板商定:老板第一天發給小伙子1角錢的工資,第二天給2角,第三天給4角……即每天的工資都是前一天的兩倍。老板聽后心中竊喜,想這樣的廉價勞動力居然只要這點工資,哪怕干不了太多的體力活也值得,便欣然同意。與此同時,小伙子在心中偷笑,心想只怕你月底付不起我工錢!這個情境到此描述完畢,請問大家“老板月底真的無法支付給這個小伙子薪水嗎?”
這個由“棋盤上的麥粒”問題而改編的生活情境可以讓學生很快地實現有理數乘方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并獲得正確結論。屆時,教師還可以“提醒”學生:“學好數學很重要,否則以后當了老板就很難保證不會吃這種虧!”能夠讓學生鞏固記憶,并且印象深刻。
三、用多媒體創設真實情境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教學工具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青睞。將多媒體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中,能夠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象、生動和立體,并且多媒體利用其聲光電技術,視頻、音頻、動畫和圖片為表現形式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可以營造出逼真的場景效果,從而讓學生在視聽感官的刺激下擁有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從而實現思維的激發、效果學習的提高,讓教師的教學效率變得更有效。
例如,在講解“直角坐標平面內點運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動畫或制圖軟件,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點平移的過程,讓學生在動態的點移動過程中掌握平移的規律。對于一次無法理解的內容,教師還可以通過調節播放速度、反復播放和演示的方法進行重點內容的講解,讓全體學生都能精確掌握知識,實現邏輯思維的培養。
四、借助活動創設體驗情境
數學知識的獲取是一個通過探索、發現并基于實踐操作達到驗證理論和鞏固能力的過程。所以,初中數學的教學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之中,教師還應經常性地組織各種數學活動,為學生創設研究和探索數學的情境,從而讓學生在活動的參與和任務的情境中提高操作能力,有效地獲取和鞏固數學知識。
比如,在講解“統計初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的班級,或者自己身邊的人進行愛好調查,具體調查內容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比如喜歡看的書籍、喜歡吃的食物、喜歡看的電視劇類型等。學生將調查的數據結果進行分類和統計,并得出相關的結論。通過這樣的活動情境創設,學生不僅實現了知識的實踐操作和探索,同時也進行了知識的自主學習,提高了他們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有效實現教師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綜上所述,將多元化的情境滲透到初中數學教學之中,不僅符合新課標的理念要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地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培養他們的思維和創造能力,使其在掌握和鞏固知識的過程中實現數學綜合素質的提高,切實提升教師的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鑫.情境教學在初中數學新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0(29).
[2]萬微衛.初中數學教學中情景滲透教學法的有效運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5(17).
[3]孔凡成.情境教學研究的發展趨勢[J].教育評論,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