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摘要:數學教師應在平時上課中,有意強化學困生對數學的敏銳感,多引導他們對數學現象進行觀察和思考,通過有趣的喜聞樂見的場景引入課題,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仿佛自己進入故事情境中,不由自主地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給積極的思維以強動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 學困生 轉化
一、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幾點因素
1.數學概念和定理的理解水平不同。在初中數學的學習中,很多數學概念以及數學的相關公式很抽象,尤其對于初中生來說,正處于理論具體走向理論抽象的思維過渡階段,更注重感觀感知,對于抽象的理論知識往往無法正確理解和認識,這就導致學生無法對數學產生興趣。例如,在講解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一些學生無法理解它與軸對稱之間的關系,也不懂得圖形對稱的具體概念,而如果教師沒有把握好學生的這些弱點,就不利于學生打好數學理論基礎,從而導致差生的產生。
2.學生缺乏學習自覺性。對于初中生來說,如果沒有教師的正確指導和有力監督,就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狀態的松懈,尤其是面對數學知識中的難點和重點問題時,學生往往會產生畏難心理,無法充分理解教學中的所有內容,同時也無法提出問題,不會指出自己的困惑所在,長此以往,便可能導致學生的閱讀速度緩慢,理解水平不高,無法提高成績。
3.無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缺乏學習的積極性。一些學生對教師課上的講解充耳不聞,對課堂上的提問活動等漠不關心或者消極、被動地參與,對于教師布置的課后練習和作業也敷衍了事,這就導致了一些學生的學習變得漫不經心,得過且過,從而降低了自己的數學成績和數學水平。
二、培養數學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1.利用好課本。其實,對于培養初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新課程提供了很多平臺,也創造了很多條件。每個版本章前都有導圖,還提供了很多閱讀材料,如講畢達哥拉斯因發現了勾股定理而欣喜若狂,宰了100頭牛來慶祝;華羅庚自學成才;陳景潤勇探哥德巴赫猜想問題等真實感人的故事,使“學困生”在感情上引起共鳴。
2.減法教育。在教育學生時,當我們遇到學習自主性很差的學生時,往往下的結論是學生沒有學習壓力。事實上現在的學生逆反心理很嚴重,你朝東他偏朝西。作為數學老師,我們不能一味地給學生加壓,而是要合情合理地要求學生。對于班級里的“學困生”,我們對他們的要求要降低,如每天只要做對一半題,就可以給“優”等。有的題目確實困難可以適當抄一些感興趣的概念、定理等。這樣讓學生感覺自然又無強迫之感,對學習數學會產生興趣,學習的主動性自然會提高。
3.舉辦數學活動周。以年級為單位開展數學周活動,效果很好。數學老師可以此為契機,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主辦《數學趣味小報》,使學生了解數學發展史及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知道數學并不是脫離實際的,是有趣的、有用的,學好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數學也是一種工具,學好了數學對于學習相鄰學科如物理、化學都很有幫助。還可以請老師或同學做《數的由來》等專題報告,向學生講述“數的概念的由來”“古人如何記數”“數的家庭”等,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頓時對數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三、幫助數學學困生形成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
教師要指導數學學困生制訂出切合實際的學習計劃,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要指導他們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簡單問題課前解決了,課上集中精力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教師要指導學困生記好課堂筆記,監督他們獨立完成作業,堅持課后復習,及時系統小結,要引導學困生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可利用圖形、表格、知識樹等形式,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形成框架結構,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四、加強對差生的情感教育
很多教師只關注優等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進度,往往忽視了后進生的學習狀況,這種長期不受關注和重視的狀態會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更加喪失信心,從而導致數學成績的繼續惡化,最終導致放棄數學學習。因此,要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尤其是對差生來講,往往內心會更加敏感,教師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和愛護,當這些差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一定的進步時,無論進步的快慢和進步的大小,教師都應給予相應的鼓勵和表揚,從而提升學生的自豪感,使學生更有學習數學的動力和熱情。另外,教師也要在教學中注意自身的形象,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教學水平,為差生的學習起到一個良好的模范作用,這樣才能在培養差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同時,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學習也是一樣的,學困生之所以學習不好,就是沒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學。在教學工作中對數學學困生的轉化,不是一兩天能夠完成的工作,應常抓不懈,只要通過嚴格管理,積極引導,學困生終究會對數學產生興趣,而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明白:要想學好初中數學,關鍵是勤奮。
參考文獻:
\[1\]林海軍.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對策\[J\].科技咨詢導報,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