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紅梅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是教學中的基本任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不斷地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提升綜合素質,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數學思維;小學數學;探析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同時還需要學生具備創新能力和靈活的思維意識。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注重學生掌握內容之外,還要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思維環境,讓學生能夠在這種環境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形成思維意識,并且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是教學中的重要任務,有著非常重要的研究意義。
一、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性
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導致每個學生的數學能力不同。有些學生因為數學學習能力較強,能夠熟練地掌握教師所講述的知識內容,并將知識點應用到解題的過程中。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對數學知識點進行記憶,由于數學學科的特點,這種學習方式注定不能取得好的成效,他們在面對新的數學題目時往往無從下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足夠重視學生數學思維方面的培養,解決這一類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每個學生的數學水平。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教學中的關鍵內容。
二、小學數學思維在教學中的體現
數學思維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學習過程、判斷能力和綜合能力。首先,數學的思維能力和學生的學習過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當前數學的教學過程已經不僅僅只是傳授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讓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然后再利用思維能力解決數學問題。如果學習過程中忽視了這一點,就很容易讓學生養成不正確的學習方法,也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利用“死記硬背”學習數學知識。其次,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還體現在對數學知識的判斷上。數學的發展過程本來就是在不斷的質疑中發展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對教師課堂中講述的知識點和課本上的知識內容及時提出質疑,然后及時解決問題。再次,數學的思維能力還體現在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上。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利用自己的綜合能力融合各個知識內容,然后再加入自己的思維意識去推理解決問題,因此,綜合能力也是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體現。
三、在教學中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措施
新課程改革求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讓他們能夠擁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想象力,并且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不斷地提出問題且解決問題。所以,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貫穿在學習的每一個步驟中,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個有效的方法。
1.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數學學習中,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的第一步就是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以此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好奇心轉變成學習中的求知欲,主動進行數學內容的學習,提升數學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內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不同三角形的內角進行測量,然后根據學生告知自己的兩個角的度數推算出另一個角的度數,以此讓學生產生疑惑:為什么老師能夠準確說出另一個角的度數呢?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對三角形的內角和產生了興趣,有助于培養他們在這部分內容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意識。
2.精心設計課堂提問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提出的數學問題是培養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方式。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會有針對性地去思考某一數學問題,找到正確的解決方式,然后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中的提問內容,盡量以引導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最小公倍數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為什么在最小公倍數中,除了各自特優的質因數之外還要找到共有的質因數呢?在過去的學習中,該知識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這一問題能夠讓學生主動去思考這個問題,在自己主動找到答案的同時提升思維能力。
3.注重知識點的聯系
小學數學的各個知識點之間聯系密切,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將所有的知識內容形成完整的網絡體系,并以此培養數學思維能力。所以,教師在各知識點的學習結束之后,可以為學生開展綜合練習課程,讓學生通過這種課程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內容聯系在一起,形成系統化的知識架構。
總之,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除了讓學生能夠掌握數學知識外,還要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他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顧建鋒.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J].吉林教育,2014(21).
[2]李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方法初探[J].中華少年,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