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浩
摘 要: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小學數學教學也出現了很多新變化,更加重視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旨在通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綜合數學素質的進一步提高,從而為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主要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分析,首先論述了數學思維能力的含義,并為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出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思維;培養對策
在當前素質教育得到全面實施的背景下,給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成為當前小學數學教育事業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會直接影響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效果。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思維非常嚴謹的學科,要想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提高,創造一個更加喜人的小學數學教學局面,就必須加強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有助于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學習技巧,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與認真的學習態度,促進學生判斷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提高,幫助學生實現學以致用,從而使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本文就是關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相關分析。
一、采取數形結合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數學思維的深度
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時候,要重視知識之間具有的內在聯系,通過一些數學化的思維手段對其進行培養。數形結合便是一種具有思維方式特點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在抽象與具體之間實現思維水平的上升,在空間形式與數量關系結合的過程中找到知識的內在含義,從而實現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學習目的。
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中“周長”一課為例,教師要改變過去“灌輸式”的理論教學方法,運用數學思維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周長的含義,在學生畫圖形的過程中帶領學生進行周長求解,通過學生自己動手來加深學生的思維深度,從而起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目的。
二、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實踐過程中
教學的抽象性比較強,教材中很多內容對于小學生而言理解起來十分困難,只有將書上籠統抽象的內容進行直觀化和簡單化,才能方便學生的理解與掌握。而通過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便能夠達到這一效果。教師要在充分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在情境式的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能很好集中,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教師可以更好地帶領學生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探索。
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加減法”一課為例,教導一年級學生進行簡單加減運算的時候,如果一味按照教材內容來講解,告訴學生1+3應該等于多少,只會導致學生不知教師在說什么。此時教師可以安排一個“你說我來放”的教學小游戲,給學生準備一些蘋果、糖果等小零食,一個學生說加幾個,另一個學生來放,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思維多向性與靈活性。而且在這種游戲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容易就會達到最高。
三、將教材與生活之間建立聯系,促進教學目的的更好實現
數學是一門源自實際生活的學科,很多教材上的數學內容都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找到對應的模型。所以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并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將教材中的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運用一些生活化的例子來降低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
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中“可能性”一課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列舉一些與可能性相關的生活例子,比如超市促銷時的抽獎活動、投擲硬幣等,事先不告訴學生這是與可能性相關的內容,讓學生自己充分發揮想象為什么每個人抽獎或者每次投擲硬幣都是不一樣的結果,然后再適時引出“可能性”這一概念,讓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都蘊含著數學知識,使他們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也直接關系學生能否更好地實現全面發展,因此,在今后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意識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意義,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來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興趣的提高,引導學生合理運用數學思維對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實現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穩定提高,打造更加高效繁榮的小學數學教學局面。
參考文獻:
[1]熊華.加強數學思想滲透 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對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數學廣角”修訂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1(9):61-66.
[2]孫展孝,劉富民.數學直覺思維的教學價值、特質及其培養路徑:以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16(10):67-71.
[3]陳新.滲透數學思想.發散數學思維.鞏固數學能力: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中的“小數的意義”課程教學為例[J].華夏教師,2016(7):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