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海
摘 要:新課改的發展對小學數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注重知識傳授并不能真正開發小學生的智力,也由于數學學科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和邏輯性,使大多數小學生都漸漸喪失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因此,必須要將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與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提上日程。
關鍵詞:小學數學;激發興趣;思維培養;一題多解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加強“四基”教學的同時著眼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能力,全面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此,我更加關注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小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采取多種方法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要想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首先要把課上得生動活潑,有吸引力,還要采取多種教法,使用直觀教具,并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少批評多鼓勵。
教學中根據教材創設的情境引起興趣。教師首先要思考和理解教材中各部分事實與現象之間的線索與結合點,使學生的認識逐漸深化。比如,教學“時間單位”這一課時,我問:“同學們,你們多大年齡了?是不是每年都過一個生日呀?”孩子們回答:“是?!薄暗翘詺饨衲暌褲M12歲了,只過3個生日,這是怎么回事?你們誰知道他是哪天出生的?”同學們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接著我告訴同學們,學習完本節課的內容后就知道了。學生輕松愉快地學好了這一節課,得知淘氣的生日是2月29日。
同時,還注意從學生熟悉的事實出發,用具體、形象、生動鮮明的事例或者圖形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特別是幾何與圖形教學中尤其需要。我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一課時,啟發學生觀察三角形有三個內角并詢問這三個角的和是多少度?除引導學生按照課本上的方法動手實驗外,還啟發學生多動腦筋。有的學生分別量出三個角的度數,再相加求和;有的學生做一個紙質三角形,用剪子剪下三個角,拼成一個平角;還有的學生先畫一個三角形,再仿造畫出三個角拼成一個平角等實驗方法證明了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和是180度。
二、重視邏輯思維興趣的培養,提高應用題的解題能力
教師平時要注意抓好各項解題技能訓練。
1.抓編題訓練
(1)根據算式編寫應用題。在學習有關行程問題類應用題后,讓學生根據算式編寫具體的情境問題:比如(35+27)×4,240÷(20+40),教完已知兩個數,求兩個數差的應用題后學生根據算式21÷(8-5),540÷(5+4)編寫應用題。
(2)看圖,看數編寫題;看條件,看問題編寫題。結合學生見聞編寫題目,使學生體會到“我是題中人”以突破難點。
2.抓審題訓練
審題是解題的起點和基礎。審題時要求學生認真讀題,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語。對已知的條件和所求的問題都要有清晰了解,特別是對那些反映一定數量關系或暗示隱藏條件的詞語要弄清它的含義。對于一些數量關系較復雜,易混淆的題要引導學生認真比較,逐漸培養學生分析數量關系和有理有據的思維方法,使條件和問題建立聯系,掌握應用題的結構和常見的數量關系。從解答一步應用題開始,就訓練一條件為依據,以問題為思維方向,運用綜合法、分析法等思考方法,靈活地解決問題。
3.抓一題多解訓練
這種訓練可以開拓學生的解題思路,發散學生的思維。根據題意讓學生進行多項思維,重視學生別出心裁,鼓勵突破常規,提倡學生質疑討論。例如,學習了“數學廣角”后,進行復習時,有一道這樣的題:小明在期中考試中,語文和數學一共考了168分,語文和英語一共170分,數學和英語一共178分。他的語文、數學、英語各考了多少分?學生讀題以后,我首先把條件寫在黑板上:
語文+數學=168 算式1
語文+英語=170 算式2
數學+英語=178 算式3
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后,總結了以下幾種方法:
(1)168+170+178=516分(即2個(數學+語文+英語))
516除以2等于258(一個數學+語文+英語)
258-168=90(英語)258-170=88(數學)258-178=80(語文)或者算出一個由題中的條件求另外兩個。
(2)算式2比算式1多了170-168=2分,這2分即是英語比數學多的。根據算式3求出英語和數學:(178-2)÷2=88(數學)88+2=90(英語)170-90=80(語文)同理:算式3比算式2多了8分,即是數學比語文多的,同樣由算式,1求出語文和數學。
(3)算式1和算式2運算之后相加得出:2個語文+數學+英語=168+170=338,減去算式3得出:語文338-178=160,160÷2=80求出語文、英語和數學就好了。
總之,解決問題時應該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突破認識的單一方向為多種思路,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實踐可知:只要善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會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晨霞.淺談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興趣[J].教育教學論壇,2013(28).
[2]張鳳海.如何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