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清燕
摘 要:在中學時期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注重對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這對于學生開闊眼界以及感悟大千世界的豐富情感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分析了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重要性和問題,并提出相應的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文學鑒賞;能力培養
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時候,要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并且對于文學作品要有一個深刻的認知,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文學的鑒賞有個逐漸滲透的過程,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
一、中學語文教學中文學鑒賞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就目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的語文成績都較好[1],但是文學鑒賞能力比較差,這就需要教學工作者引起重視。無論是散文、詩歌、戲劇,還是小說,這些類別的文學作品都是一個時代思想文化的結晶。教師引導學生對其深入學習,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在情感上給學生美的熏陶,對于學生精神情感升華具有深遠的意義。
優秀的文學作品大多都運用了多樣的表現手法,在作品的結構上也包括很多手法。結構上包括倒敘和插敘,修辭手法上運用了比喻和擬人、排比等手法。學生對于這類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學習,不僅能夠更深刻地認識作品的大意,還能在自己今后的寫作中更好地借鑒,提升自身寫作的質量。文學作品的內容也涉及很多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鑒賞感受到世界各地的政治、經濟、文化,感受到更多國家的地域文化以及風土人情,了解相關的歷史知識[2],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的認知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學語文教學中文學鑒賞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初中時期面臨著升學的實際壓力,很多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對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對于文學作品的講解,只是按照考試要求對文章做出一些基本的總結和歸納。這樣的教學模式會破壞文學作品的整體結構,學生只能單方面地學習到解題技巧,其內在的文學素養還是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得到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只選取枯燥無味的讀物,讓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三、中學語文教學中文學鑒賞能力培養的方法
1.文學作品朗讀訓練
在日常語文教學過程中,朗讀訓練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梳理文章的脈絡,提升對語言文字的情感,這也是語文教學中最常見的訓練方法。朗讀一些有故事情節的優秀文學作品,可以讓學生從作品中感受到更多矛盾沖突;在朗讀散文和詩歌的時候,讓學生大聲地朗讀,旨在讓學生感受到更多語言上的韻律美。默讀和朗讀的過程和作用是有區別的,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中的語調和情感,能夠從主觀意識上更深刻理解文學作品的內涵。朗讀之前要對字、詞、句有一個清晰的發音,要對作品的情感有一個了解,而后再聲情并茂地進行朗讀。比如,在學習《天凈沙·秋思》時,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朗讀過程,將很難感受到元曲的韻律,也不能更好地感知作者的創作心境及思想感情。通過朗讀,學生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從語調中發現情感的變化,“昏鴉”“人家”,到之后的“瘦馬”,再到最后一句的“天涯”,會發現語調在不斷地加重,情感也在不斷地深化。學生在閱讀中就能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寫作視角,從遠到近,營造了一個荒涼的環境,從而讓人聯想到作者自身悲涼的命運。作者再將視角轉移到“古道”“西風”“瘦馬”,更襯托了一種凄苦的景象。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更是對前文的總結和烘托,讓所有的情感更有說服力。文章婉轉悠長,帶有一點難舍的凄美,最后的結尾悠遠綿長,愁悶之情傳蕩在人與自然之間[3]。
2.全方位深入學習文學作品
文學鑒賞從作品的創作風格、表達技巧、主旨、文章風格等方面來進行。每位作家的語言文字風格是不同的,可以引導學生對文學的語言進行分析,從而掌握更多的表達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作品中的文學形象進行分析。文學形象真實地反映了生活,為更好地表達情感去服務。在中學時期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可以從人物的外在特征入手,如神態表情、語言環境等,并根據內容進行提問,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引導學生對文學作品的主題進行鑒賞。一篇文章的主題是思想最精華的部分,也是情感最關鍵的表達。作品主題的形成跟作者自身的生活經歷以及所處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想要更深刻地把握主題,就要更全面地了解作品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者自身的全部經歷,從作品的意向出發。
總之,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培養學生的文字鑒賞能力,不僅能夠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不斷提升,還能讓學生的文學素養不斷提高,讓學生感受到中外文化作品的精髓,引導學生更好地分析文學作品的語言、形象以及主題,這對提高學生文學鑒賞能力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楊淑華.對中學語文教學中文學鑒賞能力培養的分析[J].科學導報,2015(23):42.
[2]李培豐,寧桂花.中學語文教學中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分析[J].東方文化周刊,2014(18):234.
[3]趙蕓慧.淺析中學語文教學中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34):7.
(作者單位:廣東省興寧市羅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