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芝
摘 要:算法多樣化是計算教學的價值體現,是尊重學生個性的價值體現,但當前教學中還存在許多誤區。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恰當掌握算法多樣化教學策略,既要充分預設算法多樣化,也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還要把握節奏,在體驗中提升優化,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算法多樣化;教學策略
一、為什么要提倡算法多樣化
(1)這是計算教學的價值體現。教學中有的教師認為,直接教給學生如何計算,學生完全可以掌握,沒有必要花費那么多的時間在嘗試、思考、討論上。這里有一個價值取向問題。如果僅僅是滿足于會做幾道計算題,顯然學生單純模仿是一個有效的途徑。但新課程標準強調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等多方面都得到發展,而這些目標的實現應依靠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
(2)這是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體現。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也不同,對同一問題就有不同想法。數學學習也是這樣。班級中每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個性等都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思維發展,要尊重學生不同的認知方式,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
二、算法多樣化教學存在的誤區
在當前的算法多樣化教學中,還存在許多誤區。新課程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但是并不是算法全面化。曾聽到一節公開課: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教學,教師一直讓學生探討算法,學生絞盡腦汁,但效果并不明顯。還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把握不好教學節奏。教學中有的教師只關注算法多樣化,引導學生交流總結時間過長,而導致教學任務沒有按時完成。另外,多種算法中缺少優化提升。優化是對多種算法的理解、比較、選擇的過程。教學時教師往往把算法多樣化變成“一題多解”,沒有引導學生進行算法優化。
三、算法多樣化教學策略
(1)教師要充分預設算法的多樣化。算法多樣化教學對教師駕馭課堂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師課前要精心備課、備教材、備學生,弄清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把學生可能出現的算法盡量預設到,做到心中有數,把握教學目標,這樣才能靈活對學生的方法進行總結。在教學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捐書活動”一課,由于備課時沒有更多地去預設,課堂上,我出示:“118+104+95=?”讓學生自主探究算法。交流時,我發現有的學生的解題方法是我備課時都沒有想到的。
(2)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算法多樣化其實就是一個群體多樣化。在教學算法多樣化過程中,教師創設情境,學生自主探究,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經歷思考、探索、發現、感悟過程,從而獲得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教師就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我在教學二年級第六單元“加與減”第一課《買電器——口算加、減法》。我先創設情境“朋友淘氣全家到商場買電器,讓同學們幫忙”,然后出示:洗衣機一臺500元,電視機一臺800元,電冰箱一臺960元。我然后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提出:“一臺洗衣機和一臺電視機一共要多少元?說說你們怎樣計算?請同學們獨立思考,自主探究,最后全班交流算法。”
生1 :800+200=1000,1000+300=1300(元)。生2:500+500=1000,1000+300=1300(元)。生3:5張100元加上8張100元,就是13張100元,是1300元。一節課,學生不僅有主動的學習行為投入,還有積極的學習情感投入和認知投入,自主探究出多種算法。
(3)教師要把握節奏,在體驗中提升優化,提高教學效率。有效落實“算法多樣化”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通過自主探究,得出結論,促進學生思維活動,使學生體驗成功。
教學中教師要把握節奏,注意三個階段。首先,探索階段,倡導算法多樣化,教師重在啟發、引導、鼓勵;其次,總結階段,對算法的歸納與優化;最后,應用階段,鼓勵算法的個性化,注重優化。這三個階段,時間要把握好、分配好。
優化過程是對多種算法的理解、比較、體驗、選擇。在探索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對問題的理解,都有自己的算法,每種算法都是學生智慧的結晶,都是有價值的。教師首先要對他們的算法給予肯定與鼓勵。每節課教學目標不同,在算法中必然就有主次之分,這時教師要引領學生體驗探索。我提問:“236-118=?”有的學生這樣計算:“236-100=136,136-10=126,126-8=118。”而多數學生用豎式計算。交流算法時,我對于他們的算法首先給以肯定。但是,鞏固練習,我設計了這樣幾個題目:“409-128=?316-156=?”讓學生獨立完成,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用豎式計算的學生最先算好。于是我就讓學生比較、發現。最后,那位學生覺得用豎式計算快。正好,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掌握豎式計算。整個過程,學生經歷思考、沖突、驗證,產生修正自我的內在需求,進行自我優化。
(作者單位:安徽省霍邱縣城關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