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柳心
摘 要:語文教學要把閱讀放在重要位置,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以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最終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留心處處皆學問。”不管哪一篇課文,不管哪一類學生,只要教師細鉆研深挖掘,就會發現有利于閱讀教育的因素,并利用它對學生啟發誘導,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關鍵詞:興趣課堂 學困生 閱讀教育 素質教育
作為小學基礎學科的語文學科,在素質教育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語文學科又非常重視閱讀教育,如何通過閱讀,理解內容,體會感情,領悟和學習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總結了幾點做法:
一、調動課堂,激發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本學期,我在教授“詞語盤點”時,為了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好奇”與“好玩”中接受知識,發展技能,培養創新精神,大膽地把“開火車”、“找朋友”、“奪紅旗”等游戲、競賽活動引入教學之中,大大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讓那些膽小的,不愿舉手回答問題的孩子敢于大聲朗讀,敢于表達。高爾基說:“文學是借語言來雕型描寫的藝術”。捕捉住那些富有色彩、聲音、形象的詞語,讓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嗅覺等各種器官的功能,展開想象的羽翼,從無聲的文字中跳動出一個色彩斑斕、有聲有色的圖景,從而使學生領悟出其中的美的形象。教授《觀潮》時,我讓孩子們體會江潮的聲勢浩大,找出有關詞句,互讀、互聽、互評,訓練學生讀、說、總結的能力。教授《搭石》時,我在多媒體上出示一行人走搭石的句子,讓學生解釋詞語,描繪情景,再把它的格式變為一首小詩,配樂朗讀。學生一開始有點興奮,輕快地音樂聲響,教室里便安靜了下來,孩子們跟著舒緩的音樂情緒飽滿的朗讀,真像課文中所寫到的“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二、指導學法,提高自學能力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之一,即教會學生學會運用祖國的語言,而閱讀則是達到目的的重要途徑。閱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有助于信息輸入強化記憶,有助于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和審美情趣,它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小學閱讀教學中不僅要重視教法的研究,而且還要注重學法的指導,這樣才能真正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例如,在上《去年的樹》一課時,抓住文中的四次對話,引導學生了解鳥兒與樹告別時的依依不舍。接著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鳥兒急切的心情,體會鳥兒與樹之間深厚的友誼。針對兩個“看”字想象鳥兒會說些什么,拓寬了學生各自施展才能的天地。再如,學習《貓》一課時,經過自讀、自議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抓中心句——想特點——找句子——品感情——練朗讀。而后學習第四單元的其他課文,教師便引導學生按上述方法學習,通過學習后思考解疑和教師引導,疏通,解惑,很快課文的脈絡便躍然而出,整個過程有序、有法、有章可循,真可謂“水到渠成”,學生是在賞、議、學、練的氛圍中獲取知識。
三、重視課外閱讀,提高整體素質
語文學習對一個人的素質培養和精神成長有著特殊的意義。在語文學習中,我們不僅可以領路和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獨特美質和韻味,而且能夠汲取我們祖國以及全人類文明的精華和豐美的養分。語文學習除課堂之外,課外的自由而廣泛的閱讀也是十分重要的途徑。因為語感的培養,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提升,都離不開對語言文學作品的廣泛涉獵和獨立感悟,課外的語文閱讀是一個可以任你自由設計的精神天地。在教授童話單元時,我讓學生自讀《諾亞方舟》《太陽和月亮》《潘多拉的匣子》等,注意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在學習自然奇觀時,我讓學生自讀《迷人的張家界》《五彩池》等,積累好詞佳句,提升他們對偉大祖國的摯愛之情,培養他們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在學習“人間真情”專題時,我讓學生閱讀《圣誕節禮物》《十一支康乃馨》《最幸福的一天》《母親架設的橋》等,希望他們在一次次對美的欣賞中潛移默化的受到美的熏陶,喚起他們對世界、對人類愛的情感,從小樹立“給與是快樂的”價值觀。
四、關注學困生,促進共同發展
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一樣,孩子們之間也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差異。教師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自我發展的需要,要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創造以及成功的機會,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在貫穿閱讀教學時,要關注學困生,研究學困生,發現它們之間的差異,對癥下藥。成功的教師面向學生時,會根據他們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了解和關心學生,特別是面對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我在排座位時,總是為他們搭配一名自律性強的同桌。上課時,把一些簡單的問題留給他們并及時鼓勵。小組交流時,我參與其中,讓他們把觀點清晰的說出來,給予修正和建議。小組匯報時,鼓勵這些同學代表小組發言,用恒心去引導他們,有意識的常給學困生安排一些學習和活動的機會,讓他們有充分展示特長,顯露才能的“用武之地”。
語文教學要把閱讀放在重要位置,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從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出發,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有的放矢地逐步培養,由小積大,以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最終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留心處處皆學問。”不管哪一篇課文,不管哪一類學生,只要教師細鉆研,深挖掘,就會發現有利于閱讀教育的因素,并利用它對學生啟發誘導,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